趙 燕
(滎陽市林業局 河南 滎陽 450100)
杉木喜溫暖濕潤、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不耐嚴寒及濕熱,怕風、怕旱;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pH值4.5~6.5)土壤。杉木主干發達,頂端優勢明顯,單頂直生,極少分杈;萌蘗力強;淺根性,沒有明顯的主根,側根、須根發達,再生力強。
采種母樹要選擇干形直,樹冠濃密,樹齡15~30年,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10月下旬~11月上旬,當種球由青綠色變為黃褐色,果鱗微裂時采摘。用高枝剪取種時,要盡量采摘樹冠中上部,受光充分,果大飽滿,種子質量好的球果。采收后的球果要立即攤曬,經過陽光曝曬后,果鱗完全張開,可反復推動球果,使種子從球果中脫落,然后進行收集,除雜,提純,去癟,適當曬干后,準備貯藏。當年使用的種子要用麻袋裝好,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貯藏。在貯藏過程中要定期檢查,遇有破漏、變質及時加以處理。
杉木幼苗怕干旱,忌水濕,喜疏松肥沃濕潤的土壤,有一定的喜陰性,易患猝倒病。因此,育苗地宜選擇土壤疏松肥厚,排灌方便,微酸性,含沙礫少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忌粘土和地勢低洼的易積水地。另外,老菜園地,育松、杉多年的老圃地及種過瓜類、馬鈴薯、煙葉等易感病作物的圃地不宜做育苗地。
播前要認真細致地進行整地。圃地應在伏天(7~8月)進行深挖翻土,揀凈草根及石塊,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再于播種前碎土作床。播前進行土壤消毒,可施用石灰25~30 kg/667 m2。同時,施足基肥,盡量采用餅肥、堆肥、人糞肥等農家肥料。衫木育苗多采用高床,床面寬100~120 cm,高20~30 cm,特別是地勢低洼的圃地,一定要做深溝高床,以利排水。床面要平整,土塊要敲細。
4.1 播種時間。春季播種,一般在2月前后,最遲不要超過3月下旬。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時早播,因為早播的杉木種子發芽慢,歷時較長,苗根入土深,木質化早,抗旱、抗病力強;若過遲播種,氣溫高,出苗期短,根系入土淺,抗旱、抗病力弱。
4.2 浸種催芽。播種前先用清水浸種,然后用0.5%的高錳酸鉀或1%漂白粉液浸30 min,或用0.l5%~0.3%的福爾馬林液浸15 min,倒去藥液,封蓋1 h進行消毒。如播種期已遲,可將消過毒的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方法:用40℃溫水浸種12~24 h,自然冷卻后置于薄膜棚內,控制溫度在25℃左右,經常保持種子濕潤,2~4 d種子即可發芽。
4.3 播種方法。分為條播和撒播,條播便于中耕除草,撒播產苗量較高,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酌情選擇播種方法。一般來說,條播播種溝寬2~3 cm,深約1 cm,溝距20 cm左右,播種量5~6 kg/667 m2。撒播要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播種量6~7 kg/667m2。播后用細土覆蓋,厚約0.5 cm,再蓋草以保溫、保濕,促進發芽。
5.1 撫育管理。杉苗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撫育管理。
5.1.1 出苗期(2~3月)。從播種到真葉出現為止。種子發芽前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經常噴水,保持床面濕潤,以利于種子早日萌發;發芽后要及時揭草、防鳥、防旱、保溫、防低溫,使出苗整齊。
5.1.2 幼苗期(4~5月)。從出現真葉到迅速生長為止。幼苗生根迅速,形成根系(主根長達8~12 cm),真葉成束抽長,高達4~8 cm。此時期苗木幼嫩,又逢雨季,易發猝倒病。要注意防旱、防澇、抗病、保苗,促使苗木扎好根系。
5.1.3 速生期(6~9月)。苗木生長達到高峰(占全年生長量的60%以上),地下部分形成完整根系,主根長15~20 cm,苗高20~30 cm,出現側枝和分化現象。此時期適應苗木高速生長,要適時適量追肥、灌溉、松土、間苗、定苗,并繼續做好防旱、防澇、抗病工作。
5.1.4 生長后期(10月以后)。苗木生長漸停,形成頂芽,根系仍繼續發展。要防止苗木徒長,促進木質化,停止施肥、灌溉。
5.2 及時揭草。當幼芽大部分出土、下胚軸轉青時,要分批適量揭草。揭草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如遇低溫晚霜,可暫停揭草。
5.3 除草松土。幼苗出土后即開始拔草,要除早、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連根拔除。苗木進入生長盛期(5~6月),應進行松土,深度初期宜淺,后期稍深,以不傷苗根為準。用化學除草劑,可采用對苗木無藥害的30%可濕性撲草凈粉劑,或25%可濕性除草醚等。
5.4 施肥。幼苗初期多施氮磷肥,促進苗木早期發育生根,增強抗病力;中期多施氮、磷、鉀完全肥料,或幾種肥料配合施用。生長盛期過后,則應停施氮肥,酌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梢木質化,提高苗木抗性和栽植成活率。追肥種類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尿素、硫酸銨、腐熟人糞尿等,先稀后濃,少量多次,各種肥料交替使用。液體化肥施后要用清水洗苗,以免燒苗。磷鈣類化肥可根外噴施。9月以后停止追肥。
5.5 間苗定苗。當苗高5~6 cm,進入生長盛期,應開始間苗,以后看生長情況及苗木密度再進行1~2次,最后1次定苗在7~8月間,每次間苗數量不宜過多,定苗密度視各地對苗木規格要求而異。間苗宜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對缺苗斷條的可就近移補,晴天間苗,要及時進行灌溉或追肥。
5.6 其他管理。杉苗生長初期正逢雨季,易發生猝倒病,注意排水防澇,做到大雨水不淹苗床,小雨步道不積水。播種早,灌溉條件好,土壤不致過于干燥,肥足苗壯,就無須遮陰;反之,應當遮陰。搭棚或插蔭枝的透光度以40%~50%為宜,遮陰期6~9月。
起苗時如床土干燥,要提前1~2 d灌溉,便于挖掘,注意不傷頂芽,不撕裂根系。起苗后應進行分級選苗,留好去劣,打漿包裝。杉木栽植要選用莖直而粗、頂芽飽滿、針葉茂盛而有光澤(呈紫紅色或深綠色)、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側須根較多、未受病蟲害及機械損傷的壯苗。
7.1 杉苗猝倒病。該病是杉木苗期的主要病害,4~5月雨季時易流行蔓延,發生嚴重時可導致杉苗大面積死亡。防治方法:為了預防該病害發生,在幼苗出土后7~10 d就應定期噴灑0.1%敵克松或0.5%~1%的硫酸亞鐵溶液,以后10 d左右噴1次。幼苗猝倒病多在雨季流行,施用藥液容易流失,可用草木灰拌生石灰粉(8∶2)撒于床面或條播溝內,用量100~150 kg/667 m2。晴天可用0.3%漂白粉液、1%波爾多液或0.1%~0.5%敵克松噴灑苗木。
7.2 雙條杉天牛。該蟲為害輕時可使樹葉發黃,長勢衰退;重則使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幼蟲孵化盛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200倍液噴殺。用敵敵畏300倍液注入蟲孔,然后用黃泥封閉蟲孔,毒殺進入木質部為害的幼蟲。
7.3 杉梢小卷蛾。幼蟲蛀入杉樹嫩梢頂部或頂芽為害,造成枯梢。防治方法:人工摘除并燒毀被害梢或用黑光燈誘殺羽化的成蟲。初齡幼蟲可用80%敵敵畏乳劑800~1 0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