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帥,徐海祥,瞿桂香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行業企業深入參與準員工的培訓全過程,實現“四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是一種新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1]。2015年教育部遴選首批165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試點單位,開始在全國相關領域推進“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然而,由于傳統偏理論輕實踐、與實際生產脫節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使得校企合作無法真正融合。因此,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成為各職業院校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2-3]。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成立由地方政府和行業參加的校企聯盟,形成政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新格局。與校企聯盟中大型國營民營企業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班[4]。在企業篩選中,企業要有人才儲備的規劃要求,在行業中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要求管理規范,有自己的人力資源部門,能開展專業方面的培訓,農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70%以上。學校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進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合作模式,建設兼具生產、教學、研發功能的專業化實訓基地[5-7]。例如,學校實訓基地江蘇中藥科技園與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泰興市政府)資本合作,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實現了學校、企業、社會等多贏。
在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成立現代學徒制試點領導小組,校企雙方簽訂“雙主體”協同育人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與分工,學校主要負責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專業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術技能,企業主要負責培養學徒的企業文化等企業素養、企業經營管理、職業崗位技術技能等,這樣能形成校企融合、協同育人的效果。
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確定聯合培養計劃,制定相應的招生招工簡章和委托教育合同(協議),按照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要求,明確每個學徒“學校學生”與“企業學徒”的“雙身份”。設立現代學徒制試點班,依據企業招工計劃,學校與企業共同研討制訂針對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的單獨招生計劃。學生入學后,企業通過遴選,選擇部分學生加入“現代學徒班”。學生與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協議中應明確規定學徒在企業實習期間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資待遇,并按時、按質地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的;學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最終實現“三個銜接”,即“招生與招工、畢業與就業、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8]。
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校企共同設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各專業具體崗位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規格,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選撥條件,創設學徒崗位的學習環境和統籌好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來源工作內容,教學過程貼近工作過程,最終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并規定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校企在開展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必須重視校企協同育人要求。在校期間,學徒的課程體系要體現學徒的成長邏輯。在課程實施方式上,要兼顧校企輪轉,避免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完全分離。
專業師資隊伍是各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關鍵一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導力量,也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職業院校的教師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為此,應該完善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制,完善“雙導師”數據庫的采集,包括“雙導師”的選拔、培養、任用、考核和激勵機制,并以相關制度文件的形式確保有效運行。
企業成立以技術骨干組成的“技師工作室”,主要負責學徒工的培養與學校教師技能的培訓,技師可以參與學校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學校在企業成立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師工作站”,主要負責學徒的選拔、管理,以及員工的培訓與教師技能的提升。對導師實行動態管理,形成校企互通互聘共用的“雙導師”管理機制,實現專任教師專業技術能力和企業兼職教師執教能力同步提升。利用企業生產車間,學生與企業生產一線師傅結對“師徒”關系,在“師徒同崗”的現代學徒制度下,以“傳、幫、代”的教學方式,在企業骨干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企業課程學習。
為保障校企合作順利運行,關鍵在于校企合作雙方必須要有“共同的利益著力點”,需要配套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建立在規章制度之上。建立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班班級管理制度,按照學生成長規律,校企雙方共同建設開放實驗室、實訓中心、實訓基地,每個現代學徒制班開放網上學習中心,將管理制度、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施計劃、教學課件、企業文化、學生與教師互動等信息上網,隨時更新及維護,形成產教融合、校企互通的開放教學模式,實現遠程監控與管理。
要建立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學校模式與企業模式相結合“雙模式”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學分制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學監控管理體系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預就業實習校企雙重管理體系,建成遠程監控管理網站,邀請第三方、行業企業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使人才培養標準與職業崗位標準相銜接,確保人才培養工作平穩運行,保障試點班人才培養質量。定期發布第3方評價的《高職學校年度質量報告制度》、《企業崗位與崗位能力需求與供給報告管理辦法》等制度,參與專業診斷與改進,為現代學徒制質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