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歡
〔摘 要〕現代化技術和科學方法對手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應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廣州琺瑯的創新設計研究理論,同時,也為珠寶首飾設計在琺瑯領域創新提供了科學參考,拓寬當代首飾設計師的設計空間。
〔關鍵詞〕 廣州琺瑯;首飾設計;時尚化;創新
廣州琺瑯起源于西歐,于17世紀初清朝康熙年間由歐洲商人及傳教士經廣州傳入中國,在廣州經過四百多年的文化藝術洗禮,儼然成為嶺南地域文化的載體,沉淀著豐富、獨特的民俗美學價值,俗稱“燒青”“廣州琺瑯”或“洋瓷” 。琺瑯工藝主要包括掐絲琺瑯工藝、內填琺瑯工藝和畫琺瑯工藝,以畫琺瑯工藝難度最高,而廣州琺瑯則是畫琺瑯工藝的杰出代表,在歷史上以生產數量少,質量精而聞名,代表了清代畫琺瑯工藝的最高水平,經歷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興盛。到了晚清以后,隨著國力的衰退,廣州琺瑯日漸萎縮,“文革”時期甚至被視為“四舊產品”而導致大批琺瑯技工流失。改革開放后廣州琺瑯恢復正常生產,但至90年代后,由于出口量急劇減少,廣州琺瑯傳承一度瀕危。2010年,廣州琺瑯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因其制作工藝繁瑣、出師時間長,產品結構狹窄、設計造型傳統、市場流通小,廣州琺瑯技藝傳承人數寥寥可數,地位岌岌可危。
非遺保護的重要途徑是緊跟時代步伐,融傳承與創新于一體。琺瑯是一種具有特色的裝飾工藝,如運用于珠寶首飾時搭配得當,將大大提高珠寶首飾產品的藝術效果和工藝價值,琺瑯工藝也在珠寶首飾的方寸之地表現得更加熠熠生輝,兩者相得益彰。廣州作為世界重要的、也是全中國規模最大的金銀珠寶首飾制造基地,也是珠寶首飾創意設計和創新的重要基地,始終緊貼當今的時尚潮流。但是可惜的是廣州琺瑯長期以來卻因循守舊,沒能夠跟上當代時尚潮流的步伐,其產品的創新性遠遠落后于其他設計門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如今高度市場化的時代,廣州琺瑯傳承和發展面臨著極大的困境,琺瑯工藝和設計的創新已經迫在眉睫,而珠寶首飾設計也需要廣州琺瑯工藝的創新應用。只有在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運用現代的工藝技術,在當代審美情趣下進行時尚化首飾設計,廣州琺瑯才有市場生命力,才能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一、廣州琺瑯的工藝方法創新
繼承傳統技藝制作傳世珍品固然重要,但傳統制作工藝在傳承基礎上一定要有創新,根據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前進。如琺瑯工藝鐘連盛大師所說,“從歷史上來看,各時期的工藝也是在發展和變化的,每一件作品不僅融入了技藝的發展與創新,也融入了創作者對藝術的解讀和對生活的理解。繼承傳統和發展創新是融為一體的,我們常講藝術當隨時代,創新是市場消費的必然需求,也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動力。”
1.快速成型技術的運用
廣州琺瑯(畫琺瑯)制作工藝制作銅胎要通過滾床旋壓胚型,焊藥燒制成銅胎。這種制作方法僅適合體量大的產品,耗時長、加工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琺瑯面是通透感不強,不適合精細時尚產品的批量制作。此外,中彩琺瑯(廣州琺瑯的一種創新工藝形式)的掐絲、焊絲技術制作生產時間也較長,胚體材料燒制的琺瑯效果也不佳。目前,珠寶首飾行業已經大量使用計算機設備生產制作琺瑯胎體。具體步驟為使用JewelCAD、Matrix、Zbrush等三維制圖軟件建模,噴蠟版或者樹脂版,通過失蠟澆鑄的辦法得到金屬胎體,可以根據設計需求和成本預算使用足金、K金、銀、銅等材料。如圖1所示,該吊墜為作者與課題組成員使用JewelCAD電腦三維軟件起版制成,表現了傳統的嶺南建筑和熱帶植物特點,極大地縮短了制作時間。運用計算機繪圖、快速成型等現代技術進行革新胎體制作工藝,以便于大批量制作、減少胎體制作實踐、降低生產成本,滿足大眾市場需求。
2.胎體材質和表現的創新
珠寶首飾類產品則可以使用金、銀作為胎體,借鑒日本透胎七寶燒飾品的制作方法,改變原有廣州琺瑯采用銅胎和不透明釉料的傳統面貌,拓展其設計面貌。其中,胎體的材質對釉料的燒制會有影響。其一,要使釉料色彩鮮明透亮,可采用純度較高的金屬,比如,足銀相對于925銀胎體材料而言,燒制的效果更為美觀一些。如圖2所示,該吊墜選擇了990足銀作為金屬胎體,燒制的釉料顏色更為明亮、清澈。其二,在琺瑯首飾生產時,可根據胎體的金屬類型選擇熱膨脹系數與之匹配的釉料,比如優先選擇比金屬胎底低一些或者接近的釉料,使得釉層內的應力減小,避免出現釉料崩裂的現象,以提升燒制成功率。將廣州琺瑯的高溫釉、彩繪、內填等工藝與自主研發的高溫琺瑯合金及琺瑯首飾工藝結合起來,改變廣州琺瑯單純以銅胎燒制琺瑯的局限,提升材料和工藝價值。
二、廣州琺瑯的紋飾造型的時尚化設計
1.廣州琺瑯器型的創新設計

傳統廣州琺瑯器型品種有盅、碗、碟、盤、杯、勺、盒、爐、壺、瓶、罐、筆筒、花籃、如意、太平車、七珍、八寶等。這些造型體積龐大,適用于收藏、房間的陳設等。同時,這些造型大多為清代的器物形態,與大多數現代人的裝束、家居設計顯得格格不入。摒棄傳統的琺瑯擺件樣式,開發一些符合現代人生活、實用性強的琺瑯產品,比如新穎的器型,比如琺瑯臺燈、大門拉手、裝飾擺件、裝飾配件組合等。除此之外,琺瑯是一種具有特色的裝飾工藝,如運用于珠寶首飾時搭配得當,也將大大提高珠寶首飾產品的藝術效果和工藝價值,而琺瑯工藝也在珠寶首飾的方寸之地表現得更加熠熠生輝,兩者相得益彰。創新傳統廣州琺瑯器物造型,在保留一部分原有造型特色的基礎上,在當代審美視角下重新打造廣州琺瑯器型,并研發出可隨身攜帶作為裝飾,或具有一定實用功能的首飾產品,增添實用價值。如圖3為作者與課題組成員根據嶺南傳統文化元素燈籠設計制作的首飾三件套,作品使用時尚化語言表達傳統元素,在設計結構上也有大膽突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可以與日常著裝相搭配。
2.廣州琺瑯首飾的紋飾的時尚化表現
廣州琺瑯紋飾設計延沿襲了清朝的寫實造型,多采用具象的花、鳥、魚、蟲、人物和吉祥圖案進行勾繪,圖案復雜繁冗,與當代簡潔的設計風格大相徑庭。如運用當代語言,借鑒俄羅斯的faberge、奧地利的FreyWiUe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著名琺瑯品牌,可運用孟賽爾、潘通等顏色系統使其色彩搭配科學化、時尚化。如圖4為作者與課題組成員采用粵劇的“大凈臉譜”為主要設計紋飾素材,通過現代視覺語言將其簡約化抽象化處理。在色彩搭配方面,選用近年流行的孔雀藍、灰紫和黑色,金屬部分加以鍍金,使視頻配色更加和諧和顯檔次。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嶺南地域文化,進行再設計,促使紋飾更符合現代審美觀。琺瑯,本就擁有寶石般的獨特光澤和透明感,深受當代時尚珠寶設計師的青睞。以琺瑯作為表面,讓色相單調的金屬胎體披上繽紛亮麗的外衣,并能讓設計師的珠寶呈現層次豐富的藝術張力。
小?結
廣州琺瑯的造型、紋飾、色彩搭配可以在當代審美情趣下進行重塑,在保留原有嶺南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學習景泰藍、七寶燒等工藝創造,創造出符合現代人類生活的器物造型、紋飾。借鑒國際著名琺瑯珠寶品牌設計風格,并運用孟賽爾、潘通等顏色系統使其色彩搭配科學化、時尚化,擴展廣州琺瑯的市場受眾面,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 劉兆江. 廣州琺瑯[M].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13.
[2] 劉彥寧. 景泰藍制作技藝的當代傳承與發展調研報告[D].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6.
[3](美)Linda Darty著.琺瑯藝術[M].王磊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4] 袁軍平,王昶.琺瑯首飾的釉層崩裂問題探討[A].中國國際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出版社,2017:409.
[5] 曹龍泉,劉蕙嘉.琺瑯色釉——對現代時尚珠寶首飾的省思[J].金屬世界,,2015,1: 28.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17GZYB93);2017年度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臺和科研項目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課題編號: 2017GWQNCX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