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琦
摘要:希臘神話所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更是對古希臘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完美詮釋。人化的神和神化的人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整個希臘神話的體系,希臘人在信神的同時,更關注人的本身。可以說,在古代世界再難找到像希臘神話這樣充滿著強烈的人文主義傾向的作品。
關鍵詞:古希臘;希臘神話;人文主義
一、神人同形同性
在希臘神話中,神和人有著相似的形象和相似的性格,美學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說到:“希臘人竭力以美麗的人體為模范,結果竟奉為偶像,在地上頌之為英雄,在天上敬之為神明。”[1]這說明對于希臘人來說不論是人還是神都具有人的特征,但是神是人最高的典型,是人最完美的體現,這也與其他宗教信仰有著本質的區別。希臘神話中的神并沒有脫離世俗化和人格化,古希臘人在塑造奧林匹斯諸神的形象時表達出了對人類自身對人性的肯定,以人作為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和出發點。“希臘人的神是為著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贊美神也就是贊美自己。”[2]擬人化的眾神在肉體上和人一樣,甚至比人更加發達健美,可以說,神之所以受到崇拜,與道德崇高無關,與智慧過人無關,僅僅是因為他們有一副健美的身軀。在古希臘人心中的神是一個完美的人的形象,其實也是對自我的崇尚,是對張揚的自我情緒的贊揚,更是對人類本身的一種肯定。[3]
除了外形上的相似,同性也是主要的一個特點。所謂“同性”不只是說明神與人擁有一樣的性別,同時也指神與人有著相同或者說是相似的性格。神與人一樣,有追求,有欲望。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快樂和悲傷,有愛慕和厭憎,或正直或勇敢,或嫉妒或殘忍,時而是正義的維護者,時而冷酷無情,背信棄義,在行動上他們是超凡的人,而在情感上他們卻是真正的人[4]。在希臘神話中,神靈的性格被描繪的栩栩如生。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宙斯的好色,宙斯作為萬神之王對美色沒有絲毫的抵抗力,他在對待自己中意的女子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無所不用其極,而宙斯的好色也必然引起他的妻子赫拉的嫉妒。嫉妒心之強連宙斯也無可奈何。宙斯和赫拉的性格也是被放大的反面典型,但希臘神話更多的是烘托了一些正面積極的性格。
匠神赫菲斯托斯剛出生的時候不僅身體羸弱,而且還是跛足。赫拉看到他的時候十分生氣,抓起嬰兒就朝遠方的地面扔去,還好大洋神的女兒歐律諾墨和老海神的女兒忒提斯救活并且撫養了赫菲斯托斯。隨著年歲漸長,赫菲斯托斯對母親的憎恨完全不見削減,他打定主意要報復母親。身為匠神的赫菲斯托斯鑄造了一把華麗無雙的金椅子送到奧林匹斯山獻給了赫拉,赫拉剛一坐上椅子就馬上被繩子束縛住,讓她無法起身,除了赫菲斯托斯沒人能解開。沒辦法,赫拉只好請來赫菲斯托斯。當赫菲斯托斯站到母親面前時,原本滿懷恩怨的心一下子豁然了,他放下仇恨給赫拉解開了繩子。赫菲斯托斯的身上同時兼具寬厚善良和嫉惡如仇兩種性格,這使得他的性格更加豐滿且真實。
珀爾修斯是達那厄和宙斯的兒子,他剛出生就和母親一起被自己的外祖父裝進箱子投入大海,原因是曾經有預言說達那厄的兒子會殺死自己的外公奪取王位。到塞里弗斯島的時候,國王波呂德克忒斯撈上箱子救了母子二人。后來波呂德克忒斯垂涎達那厄的美貌,所以一直想找機會除掉珀爾修斯,于是叫他去取女妖美杜莎的頭——她的頭顱有著神奇的魔力,可以讓人變成石頭。珀爾修斯歷經了千辛萬苦,在眾神幫助之下終于拿到了美杜莎的頭。他拿著頭顱返回島上,將波呂德克忒斯變成了一塊兒石頭,成功的解救了自己的母親。面對波呂德克忒斯的威脅,珀爾修斯沒有動搖。為了保護母親,他情愿答應敵人的要求!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一個信念就是保護母親。可以看出在希臘神話中,神和人或是神和神之間也有著父母兄弟姐妹一樣的關系,親情,友情,愛情等一系列的感情在神之間也充滿了奇異的色彩。
二、英雄主義
除了人格化的神,在希臘神話里,關于英雄的傳說也占了重要比例。英雄傳說在古希臘源自于對祖先的崇拜,這也是氏族社會下的產物,因此希臘神話的創作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和創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緊密相連。偉大的英雄生而不凡,最顯而易見的特點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通常是生為凡人,卻有超人的能力和稟賦,或是有著非凡的出生和高貴的血統。
首先,英雄都是智慧與力量的結合,他們往往足智多謀同時體力過人,豪邁健碩。奧德修斯在希臘人進攻特洛伊期間,表現的異常驍勇,立下了卓著的功勞。他用巧計戰勝了勇力勝己的埃阿斯,又獻計修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馬,內藏伏兵,與阿凱利亞人里應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后來回國途中因為刺傷了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而開罪于海神波塞冬,在波塞冬的阻撓下,奧德修斯歷經磨難艱辛,戰勝魔女基爾科,抵擋住了海妖塞壬歌聲的誘惑,穿過海怪斯庫拉的居住地,擺脫神女卡呂浦索長達七年的挽留,終于在第十年回歸故土伊塔卡。這就體現了英雄強烈的生命力和過人的智慧與能力。
其次,神話中的英雄們十分重視個人榮譽,其程度比生命更甚,這一點在阿喀琉斯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阿喀琉斯年輕的時候,命運女神曾給過他一個特別的機會,就是讓他自己選擇壽數和成果。他可以得享遐齡,平靜地生活在他父親的宮殿里,在睡夢中安詳地死去,但他將永遠不會被人記得,或者他可以永遠為人們所記住,但為此他會在年輕的時候就死去。[5]長壽卻碌碌,短暫的一生則會在后人記憶中深深烙印,阿喀琉斯沒有絲毫猶豫的選擇了后者。后來他參加了特洛伊戰爭,在戰爭過程中,他全身唯一一處可以被傷害的地方——腳踝被一支暗箭所擊中,正應了命運女神的判決,阿喀琉斯這個無敵的戰士倒下了。作為神和人結合的后代,阿喀琉斯不屬于任何一個世界,他比任何凡人都強大,卻最終會和凡人一樣歸于塵土。永生不朽是他一直強烈渴望著的不可得的“權利”,但為了個人榮譽,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他情愿放棄生命!這些英雄也許會獲得成功,又或者會失敗,他們的結局不一定是幸福的,但是他們都會竭盡自己所能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最終贏得不朽榮耀。
與命運進行抗爭是希臘神話中英雄的一大特點。其中最震撼人心的莫過于英雄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剛出生的時候就被拋棄到荒山自生自滅,后來被一個牧羊人解救下來并成為了科林斯國國王的養子,在王宮中被扶養長大并被定為王位繼承人。長大后俄狄浦斯得知得爾斐神殿的神諭說他會弒父娶母,不知自己真實身份的俄狄浦斯為了避免神諭成真,離開了科林斯并決定永遠不回來。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俄狄浦斯因為一些矛盾和忒拜國王爭斗起來并殺死了他,但他此時并不知道自己殺的就是自己父親。進了忒拜城,俄狄浦斯通過自己的智慧將忒拜人民從斯芬克斯的謎團中解救出來,于是他受到人民的推舉成了新的忒拜王,并娶了其實是自己生母的王后。后來因為“弒父娶母”的神諭應驗,瘟疫襲擊了忒拜,俄狄浦斯為救民眾不顧一切捉拿元兇,沒想到元兇居然就是自己,于是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雙眼,不顧民眾挽留自我流放他鄉。[6]對自我的放逐其實就是俄狄浦斯對命運的一種藐視,他強烈譴責命運的無情捉弄,勢必要奮起相抗。希臘神話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即使無法與命運相抗衡,但是很多英雄都不會妥協于現狀,而是奮起相抗,與命運進行艱苦的斗爭。
參考文獻:
[1]楊及耕.科學求真貫穿于西方視覺藝術史——論西方科學技術與視覺藝術一體化發展[D].山西大學,2006.
[2]何謹然.特洛伊和海倫——論古希臘人對美的崇尚[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8):62-63.
[3] 馬宏妍.古希臘神話的文學性初探 [D]. 東北師范大學,2007.
[4]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5]斯蒂芬·伯特曼.奧林匹斯山之巔——破譯古希臘神話故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1.
[6] 馬宏妍.古希臘神話的文學性初探 [D]. 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