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潔
摘要:話劇和傳統喜劇在表演形式上存在明顯差異,其利用演員的語言對話而獲得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在表演過程中,盡管燈光音響、服裝、道具及情緒情感等因素均會影響表演效果,但語言始終是權衡話劇表演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對話劇表演中語言使用技巧進行分析探究,希望對同行起到一定參考與借鑒作用。
關鍵詞:話劇;表演效果;語言;使用技巧
在話劇表演過程中,以人物獨白、人物對話、故事描述與語言闡述等為主,故此語言共功能在話劇表演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話劇演員在拿到話劇劇本后,需對其進行再創作,實質上就是對人物形象的演繹,將劇本中的文字轉型為人物的語言或動作,并呈現給觀眾。掌握語言技巧,是展現話劇靈魂,促進演員、作品和觀眾思想溝通的主要媒介。
一、應用夸張的藝術語言
夸張的藝術語言是話劇表演中的語言技巧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其能有效迎合表演者對人物個性與形象構建的主觀需求,同時也能漓淋盡致的傳遞出表演者的情緒情感變化情況,在指定的條件下表現出良好情緒。為符合話劇表演活動的發展需求,表演者要認真思考對話的內容,并用自體夸張的動作與其他藝術語言去直觀、形象的表達情緒及情感,最終實現整體烘托人物性格特征、個性的作用。
而以上話劇表演效果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演員對話劇作品主體有深刻認識,并能準確抓住話劇作品想向觀眾傳遞的情緒、情感與思想內涵,將自己的主觀思維融合進話劇作品中,認真揣測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改善話劇表演效果。此外,表演者需積極將夸張藝術語言融合到實際中,強化其與場地、語音環境等因素間結合的緊湊性。表演者需在實踐中加強語音訓練,不斷強化對語音技巧掌握的扎實性,以更清晰、準確的刻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將語音訓練和發聲技巧合理的應用到夸張藝術語言中,發揮其輔助性作用。在語音訓練的現實活動中,演員要積極應用感嘆與形容類等形象詞,其有助于更完美的構建一種美妙的話劇表演意境,提升語氣在整個表演活動中的效能,和夸張性的語言之間構建相輔相成的關系[1]。為滿足話劇表演過程中人物情感、情緒及思想變化的主觀需求,表演者需科學轉化語氣、聲調等不同表達方法,進而持續提升夸張藝術語言在話劇表演活動中的作用。
二、將個性化語言和語言動作化有機結合
個性化語言話劇作品中人物刻畫常用方法之一。角色的語言特征應盡可能符合并體現出劇中人物的身份與性格特征,實質上上就不是不同個體所表達的語句類型存在差異,正所謂聞其聲如見其人。一部優秀的話劇作品,其劇本在人物刻畫早期就賦予不同角色鮮活的人物特征,演員需結合劇本故事情節的發展需求,以舞臺表演為媒介去貫穿與傳導話劇所要呈現的思想內涵與人物形象。
曹禺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話劇作家之一,其在創作劇本過程中就結合劇中人物的發展需求去設計臺詞的。在曹禺的作品中,不管是核心人物還是次要人物,其每一句話、每一段臺詞、對白及獨白,均是對內心情感的表達,而絕非是作者的聲音。曹禺先生創作的話劇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語言源于現實生活,經數次提煉后,形成通俗易懂的日常語言,但均能體現出人物鮮活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對《雷雨》中主人公周樸園人物刻畫、語言設計時,作者采用冷色基調、語句是簡短而急促的,隨處都可發現帶有命令、強迫的口氣,例如“你叫什么?你還 不上樓去睡?”“侍萍?什么,她就是侍萍?”等眾多語句均刻畫了一個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家形象,并且劇本中人物的語言伴隨著故事情境的發展而改變,不斷強化人物形象的豐滿度[2]。
三、管控語言節奏、強調語法修辭
舞臺語言具有相對較強的節奏感,演員需將身心融合至語言情境與人物情感中,科學采用重音或停頓處理等方式,將臺詞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筆者回顧長期的實踐歷程發現,停頓具有吸引觀眾注意力、為故事情節發展埋下伏筆、增強話劇語言的藝術性等多重作用。另外,在聲音處理方面,演員需善于應用夸張語調或人物較強烈的情緒波動,以不斷強化話劇故事情節的挫折性,當然以上過程要求表演者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筆者認為表演者只有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才能在話劇表演舞臺上發出洪亮、敦厚的聲音,傳遞出話劇作品中人物的個性特征,并展現出自己的表演天分。
修辭手法為話劇語言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以反問、引用、設問、借代、反復、對偶等為主,演員也要合理應用襯墊、層遞、變用等多種方式,展現語言魅力。此外在應用修辭手法的過程中,應積極將想象力融合其中,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束語
通過本次研究,對話劇表演中語言技巧的應用意義有所認知,同時也掌握了幾種方法。話劇表演者在實踐中,應善于觀察、思考與總結,不斷充實語言技巧,更完美的刻畫作品中人物形象,傳遞出戲劇藝術的發展靈魂。
參考文獻:
[1]崔亞卓,周家宇.話劇表演中肢體語言運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J].戲劇之家,2018 (12):32.
[2]苗青.話劇表演中的語言使用技巧探討[J].戲劇之家,2017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