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蕊
摘要: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學校體現其辦學思想,治學精神,群體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活動是高職院校進行實踐育人的重要陣地,也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本文意在全面探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價值意義,并且指陳目前校園文化活動在育人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最終提出改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措施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活動;高職院校;育人功能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因此,新時代下高職院校要開展好校園文化活動,要將立德樹人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去,發揮好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育人功能是校園文化活動的最主要功能。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進行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活動以其開展內容的時代性、豐富性,開展形式的靈活性、多樣性易于被當代大學生喜愛和接受,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運用好校園文化活動,將學校的育人理念滲透到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并將學校所倡導的育人理念融入學生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去感受、去領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個性特質的各個方面,最終提升學生對學校育人理念的認同感[1]。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最好補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但是由于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現有知識水平的限制,使得學生對于課堂上單一的理論知識不能夠完全的掌握和消化,而生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的接受教育,引發思考,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里既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包括師生之間。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情況,包括氣質、性格、能力、行為特征等等,也會讓教師更加深入、全面、綜合的了解及認識學生,從而指導教師更好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另外,在活動中教師的學識修養、道德素質和人格魅力等可以對學生進行最生動的示范性教育,這種身教給學生帶來影響更直接、更深刻。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這個平臺來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從而鍛煉意志,錘煉品格,提高能力,促進交往,增強自信,展現風采。
二、影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因素
(一)缺乏統籌規劃,育人導向不明確
隨著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學校各個部門、學生組織的各個層面都會結合自身工作需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會出現多部門牽頭,相互之間不溝通、不協調,各自搞各自的、重復活動的現象。這些活動往往缺乏學校活動頂層設計上的統籌規劃,也缺乏賦予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思想認識高度,致使這些活動名目繁多,并且活動內容趨于簡單化、娛樂化、形式化,教育的深度及意義不強。當前,大多數學校缺乏活動的頂層設計與約束機制,致使學校校園文化活動整體規劃與部分學生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偏離,導致學生活動多、濫、泛,主題不突出、目標不明確,吸引力不強、參與率不高、輻射力不廣,最終校園文化的育人導向功能流于形式[2]。
(二)品牌化定位不準確,育人特色不突出
校園文化活動體現的是一所學校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核和價值追求,是全校教職員工與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性文化活動。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擴大校園文化活動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和引導力,是實現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3]。高職院校在打造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化時往往定位不夠準確,沒有將學校的辦學方向、專業特色、學生需求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育人體系,育人特色不夠突出。
(三)不重視傳承與創新,育人作用難以持續發揮
當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由于缺少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長遠目標,活動的開展往往具有盲目性、自發性和隨意性。很多活動的開展都是首屆,然后就沒有后續的堅持與傳承了。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優秀的、具有推廣意義的活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不單單造成了學校財力、物力和智力資源的浪費,也致使學校在各個層面沒有形成合力開創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很多優秀的校園文化活動難以得到傳承與發展,當然活動的育人作用也難以持續性的發力。當前很多高職院校依然固守于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繼續沿用那些已經和當今時代嚴重脫節,背離當下年輕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所以其活動的育人功能更是收效甚微。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優化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路徑
(一)加強學校層面對于活動的頂層設計與統籌安排
高職院校的領導人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并且可以根據學校的辦學方向、專業特色、育人目標、學生的特點與需要等對校園文化活動進行頂層設計上的規劃與定位。同時,應給予教師隊伍、資金、場地及設施設備上的支持,做到在學校層面重點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具有傳承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院系層面的校園文化活動應該基于專業設置和學生特點等進行開展,體現針對性和個性化,以求活動育人效果的最大化的發揮。班級層面的校園文化活動應圍繞學校的育人理念,從具體活動的指導思想出發,體現年級特點、專業特色和班風班貌。社團層面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要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進行,要將各類文體、藝術、學術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呈現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局面。
(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16號文件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努力開拓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大力建設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是不同于課堂教學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需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目的[4]。高職院校要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與時俱進,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行為特征和情緒情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讓學生在進行文體、藝術、學術等校園文化活動時潛移默化地、自覺地接受“浸潤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保障落實導師指導、學生參加的激勵措施
在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要有專業指導教師進行指導,這樣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發揮才會有保障。另外,高職院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只有小部分要求上進的學生或者只有學生干部參加的現象,這不利于最大范圍、最大程度教育學生目的的實現。因此,要落實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有導師指導的舉措,并有激發學生自主地、自覺地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政策保障措施,這樣才能使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得以實現。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各項規范管理是保證校園文化活動發揮育人功能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校園文化活動的常態化和規范化,有助于體現文化活動推廣性、積極性和可持續性發展[5]。
參考文獻:
[1]夏愛萍.優化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思考[J].紡織服裝教育,2012,27 (5):404-406.
[2]賈璐.基于分層分類引導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建設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 (16).
[3]李展,朱新筱.基于育人功能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 (4):48-50.
[4]陳勇兵.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黑河學刊,2014 (9):90-91.
[5]何帥,朱峰,吳德鈺,et al.淺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和優化[J].戲劇之家,201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