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是一項必須要重視的工作。研究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機制,關乎著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也關乎著我們黨事業的長久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黨員;黨員教育
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學校在加大對學生黨員發展力度的同時,伴隨著也出現一些問題。民辦高校黨組織應該冷靜面對學生黨員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觀念,探討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機制,優化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體系。
一、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特點
(一)及時性與滯后性互存
民辦高校對于學生黨員的發展要求與國家政策高度一致。大部分民辦高校對于學生黨員培訓能夠做到內容及時更新,形式積極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在對培養發展黨員的流程上較為完善,各項工作都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是,在培訓中也存在相對的滯后性。比如,黨課過程中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與課后反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有些課程甚至沒有反饋,這就造成教師對學生的掌握程度知之甚少;還有一些環節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導致很多隱形工作沒有得到細致開展,只是在需要交接工作的時間點臨時突擊。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及時性與滯后性共存導致了其發展的復雜性。
(二)計劃與實施相脫節
民辦高校在培養學生黨員的時候能夠做到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發展黨員。大部分民辦高校在培養之初就制定了既定的方案,但是在實際上課中變動性較大,有些課程會臨時調整甚至刪減,造成實施環節與計劃環節相脫節。更有甚者,有些計劃方案是在培訓之后才臨時進行了補寫。這些都使得培訓不夠全面性、系統性,導致工作的不嚴謹性。學生在入黨思想上較為麻痹,造成社會責任感不強、黨性修養不夠,在學生中間難以真正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三)入黨前后的教育不一致
目前,在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發展中普遍存在“重入黨前的發展,輕入黨后的再教育”的現象。忽略了對學生黨員的監督與教育工作,使得培養發展和繼續教育相互脫節。黨組織在學生發展前,對發展對象進行了多次考察與教育,但是后期經常性忽視學生的再教育工作。比如,在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之前,學院黨支部會對學生進行重重考核,經常性組織學生參加黨校培訓,但是在學生發展后卻忽視了對其的再繼續教育。這些導致了大部分學生黨員出現“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的現象,削弱了學生黨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和感染力,使得學生黨支部缺少繼續前進的動力。
二、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思想引領上缺乏整體性
與公辦高校不同,民辦高校的領導體制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院的黨組織負責人、黨員管理干部等都受董事會選聘,由校長聘用,這使得黨組織負責人的人事、個人收入等都依附于學校。學校部分黨務工作和黨組織的決議都必須征得董事長或者校長的同意,創新動力與獨立工作條件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使得民辦高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薄弱化,在整體的思想引領上缺乏整體性。最后,領導班子更換頻繁是學校思想引領上缺乏整體性的另一重要原因。民辦高校領導班子更換較為頻繁,這使得管理的整體性、系統性遭到破壞。
(二)教師層次不均等
民辦高校的學生黨員教育工作主要有團總支書記和各輔導員老師來擔任,很少有專門的教師隊伍來擔任這一教育工作。與公辦高校不同,民辦高校對輔導員招聘的要求相對沒有特別嚴格。有些教師上學時候的專業課與思政課差別較大,加上沒有統一為這部分教師進行課前培訓,所以部分老師對需要上的課程了解不夠深入,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民辦高校,還有一小部分輔導員教師是由本校的優秀畢業留校生和一些校外優秀本科畢業生擔任,教育層次的不均等也會使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受到影響。
(三)學生入黨動機不足
網絡化的普及以及市場經濟的雙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部分學生申請入黨不再僅僅是懷著對黨的向往,還有將入黨作為了一個實現個人發展的一個籌碼,存在功利化的傾向。比如,部分學生入黨是認為可以給自己長面子,或者是為了在畢業之后找工作的時候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這些錯誤的導向使得學生功利化,影響了影響黨員隊伍的質量。學生缺乏正確的入黨動機,便不能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有些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中都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最大化作為取舍的標準,導致棄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于不顧。
三、完善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機制的途徑
(一)堅持對學生黨員的引導機制
正所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首先,對于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學校一定要加大對學生的引導教育。雖然現在提倡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但是學校不能以此為借口放松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在結合對學生自我教育的前提下,對學生多引導、多反思,避免“一手包辦”和“放任不管”兩個極端。其次,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教師處于教育事業的第一線,比較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將德育以及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滲透在教學中,做好對學生思想上的引領。最后,重視優秀學生黨員的力量。民辦高校對學生黨員的引導還體現在優秀學生黨員對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引導與幫助。比如,成立一對一幫扶小組,由優秀黨員指導入黨積極分子以及發展對象的日常黨團工作,對于思想不堅定的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優化對學生黨員的培養機制
“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這句話詮釋了對學生黨員培養的艱巨性。首先在理論教育上,對學生黨員的培養除了固定的課程、講座還要優化課程的組成部分,理論教育、主題教育、自我教育和實踐教育等都是黨員培養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多開展實踐教育類的課程。定期要給學生黨員開展實踐教育類的課程,讓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成長。比如,讓學生黨員分組參與到入黨積極分子的黨課培訓課程的討論工作中,在實際工作交流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后,對學生黨員的教育要貫穿始終。為了完善對學生黨員的培養機制,黨組織必須要定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有倒退者,要及時找其談話,找出原因進行改善。
(三)創新對學生黨員的管理機制
優化學生黨員管理機制的前提就是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嚴把黨員入關口,既不能把不具備條件的拉入黨內,也不能把具備條件的人拒之門外。民辦高校對學生黨員的管理依然還是集中在輔導員處,但是輔導員教師的日常管理工作比較繁瑣,對于學生黨員的培養就會相對松懈。首先,可以增設專職黨建輔導員崗位,做到專人專責。專職黨建輔導員主要負責本院學生的黨建工作,是將學校黨建工作的指導原則以及任務落實到學生基層組織的重要成員。其次,弄清原因,對癥下藥。學校要根據學生黨員的年級、專業、生活實際等差異,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最后,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管理還要堅持和完善黨員思想匯報制度、黨支部講評制度、年終考核制度、民主評議等制度。
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工作是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體系,把當代的優秀大學生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不僅是黨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民辦高校要規范學生黨員發展管理制度,聯系生活實際積極探索新辦法,把民辦高校的學生黨員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燕萍.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實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 (06).
[2]楊榴.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機制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07).
[3]王秀莉.民辦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研究——書院制模式下黨員責任區制度建設[J].現代職業教育,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