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基礎深厚、韌性強大、動力充足、制度優越,完全有能力應對挑戰,行穩致遠。首先,我國經濟發展態勢長期向好。中國自1978年到2017年,GDP連續40年保持年均增速9.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面對異常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國GDP增長6.7%,就業、消費、投資、外貿、收入等呈現良好上升勢頭。這表明我們的應對方針是正確的,措施是得力的,實現了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的延續。其次,我國實體經濟強大支撐經濟韌性好。我國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17年我國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8%,第二產業增加值占4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52%,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占比遠遠高于西方國家,這是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之所在。再次,創新引領增長動能快速轉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大幅增強,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今年前三季度,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8%。這表明,積極貫徹創新驅動戰略,大力培育產業競爭力,我國正一步步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目標邁進,新產業快速涌現,新動能加快成長,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及由此形成的新動能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最后,我國獨特的制度和體制機制保證經濟行穩致遠。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既能夠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首創精神,釋放經濟活力和創新潛力,又能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提高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