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做好班集體建設是一名班主任的職責所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大膽探索,不斷反思,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讓學生這朵未來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
【關鍵詞】班級管理 愛心 信心 真心 慧心 耐心 恒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63-0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想,切實開展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在前進道路上激勵學生的工作,想方設法鼓舞人心,喚醒人性,積極探索每一個學生能成長、發展的有效途徑。
1.用愛心、信心,助力學生成長
教育從愛開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什么?是給予?包容?理解?信任?期待?……
(1)愛是不離不棄更是欣賞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更何況成長中的學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令人“厭惡”的地方。作為班主任,除了包容,更是在不離不棄的堅持中飽含著期待,在堅持和期待中看到希望。為此,每接手一個新班級,我盡量讓自己在一個月內找到每一位學生的值得我欣賞并且可以在班上表揚的優點出來,唯有此,才能使自己眼睛、表情、言行舉止中透露出對學生的愛。唯有找到學生的閃光點才能真正做到不離不棄,因為愛也期望回報。在我所帶的班上就有這樣一位學生,楊運四,高一期考兩百分不到,自己總想退學。我鼓勵其堅持學習三天,累了就回去休息一兩天,鼓勵他要爭氣,在與他交往的過程中,我發現該生嗓音較好,便建議其學音樂,在音樂的帶動下,該生慢慢堅持了下來,以興趣帶動文化,最終考上了內江學院音樂本科。
(2)愛是尊重更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教育
生命的不可逆性和價值的無限性,使我們必須敬畏生命,敬畏教育。敬畏,使自己時刻牢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敬畏,使自己的育人過程中充滿敬畏、尊重、欣賞、珍愛;敬畏,使自己努力創設生命化的班集育人氛圍,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這樣的環境意味著:自由,意味著解放學生的大腦、嘴巴和手腳。民主:意味著教師是學生的伙伴、朋友,班主任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和學生休戚與共、感情相通。寬松:意味著允許學生說錯話、辦錯事、允許學生犯錯誤。和諧:要求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融洽,和睦相處。這樣,通過德育滋養而使學生的生命變得豐富、厚重。敬畏,使我更加注重教育契機,既要重視時效性又怕教育過度。唯有愛才是到達學生內心柔軟的惟一途徑,只有觸動內心,德育工作才得以落到實處。
2.用真心、慧心編織學生夢想
(1)以人為本,因材施策,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教育,是教會每個個體追求幸福的事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及其擁有的多元智能,教育也應當是生態的、適合的、幸福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生最適合的發展道路,給每個學生都鋪一座橋,讓“各得其所”成為現實。為此,我首先在班上倡導“來有所學,學有所得,得有所長”的理念,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其次,注重為各類學生搭臺,以活動育人。如期中、期末考試后的學習經驗介紹會;藝體生才藝的展示會;主題班會、運動會、家長會;乒乓球、版報、演講、課本劇比賽等,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第三,注重幫助學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學生及其愛好、特長實施個性化的培養,培養出既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又有專業特長的學生,為高校和社會輸送各類合格的新生。
(2)發揚科學與民主,有所為,有所不為,按規律育人
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存在及其客觀性,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認識和利用規律。多年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記錄、積累和反思,使我逐漸明白了學生在高中三年每一月、每一周的大致心理變化。為此,我一方面積極利用探究所得的認識,提前干預,引領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避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少走或不走彎路。例如:在高一開學第三周開展了“我拼搏、我光榮”的主題班會,有效減少了高一農村女生進校后見識多了后的虛榮心膨脹而產生的偷盜行為。另一方面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在班級建設班級管理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做的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得以踐行、體驗和感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修行,從而使德育的成效得以內化。
3.用耐心、恒心靜待學生開花結果
每個學生個體的成長都有其獨特性和階段性,“百年樹人”,道出了人才培育之復雜、曲折的事實。所以說,教育是一種“慢”藝術,需要等待。教育需要耐心和耐性,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兩次批評或表揚,一兩次談話或暗示就能達到你所期望的效果,不能奢求今天投入一滴水,明天就擁有太平洋。一位學生,于美善,反應慢,文化成績差,我安排過科任教師和同學對其輔導,效果不大。但我從未放松對其嚴格要求,特別是在為人品德的方面。高中畢業后,做送水工。一位老板看中他為人誠實且吃得苦,邀他入股合開裝修公司。很多員工也是看中他的為人,樂于跟著他干,如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教育需要等待,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人,學生在等待中不斷獲取教育的滋養,為生命的迸發集聚能量。等待,不是消極無為,而是對工作多一分耐心、恒心;等待,不是無奈,而是對規律的尊重、對生命對教育的敬畏。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當好一名班主任,僅僅靠“嘴”和“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用“心”,用“愛心 信心 真心 慧心 耐心 恒心”來溫暖學生。一切從“心”開始,讓我體會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快樂!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