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宇明 郭世民 余永瓊
摘要:中國民族醫藥源遠流長,各族人民在長期同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主要組成部份。其豐富的多民族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作為“西番”后裔的普米族,其醫藥發展對本民族繁衍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經過前期調研,普米族地區民間醫生的老齡現象十分嚴重,醫術高超的民間醫生已辭世,健在的醫者人中真正有傳人的也極少。其民族醫藥的金華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守住這份遺產是全體人民的事。只有人人都認識到本民族醫藥傳承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特少民族傳統醫藥的保護與發展才有良好的社會基礎。
關鍵詞:普米族;民族醫藥;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1-0081-02
普米族源出我國古代西部的羌戎族群。普米族舊稱“西蕃”、“西番”。最早記載“西蕃”的是元代周志中所撰的《異域記》,該書指出“西蕃”是夏商周三代時諸戎”的一支,明代景泰年間問世的《云南圖經志書》卷四《蒗蕖州》載:“西番者,即所謂西戎也。”古代羌戎合稱或互釋,西戎即西羌。西戎、西羌或氐、羌是我國三代時期與“東夷”、“南蠻”、“北狄”并稱的西部族群。它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影響深遠,是我國最早的游牧民族,并且最先分化出了我國最早的農耕部落。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羌條云:“羌,西戎牧羊人也,從羊從人?!奔坠俏睦锏摹扒肌弊?,是一驅使奴隸牧羊的形象?!逗鬂h書·西羌傳》載:羌人“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谷,以產牧為業”,“多禽獸,以射獵為事”。到了夏代,沿黃河東進的羌人游牧部落棄牧就農,定居生產,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耕民族之一,創造了最初的華夏文明,孕育了炎帝、黃帝、農神后稷等著名的人物?!妒酚洝ち鶉瓯怼氛f:“禹興于西羌?!贝笥硎屈S帝之五世孫,禹的兒子“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締造者。延至周代,周的始祖—農神后稷的生母姜婊是羌人,羌人在推翻商朝末代暴君的斗爭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氐羌東進中原,建立氐羌國家,有的甚至遠達江南,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各民族的大融合。
民族醫藥研究是在少數民族民間搜集、挖掘調查整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研究內容不僅局限于本民族醫藥的收集整理,還包括了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于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于精神文化的內容。
1 地域分布情況
普米族主要聚居于云南蘭坪、寧蒗,其余則分布在麗江、維西、永勝、中甸,以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外為緬甸等。普米族現在云南有3萬余人,他們大多居住海拔1500~3 000 m的高寒山區和半山區,社會發展水平低下,沒有傳承至今的文字,所以普米族沒有成文史。由于其居住環境的惡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普米族主要以“耕山種田”務農。該民族無文字,所以普米族傳統醫藥書籍幾不可得,兩千多年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只憑心傳口授,散在民間,較難悉其全貌。通過收集,整理普米族單方、驗方、秘方用現代研究方法加以歸類整理,有利于對民族醫藥的搶救保護同時也便于醫藥衛生人員和廣大患者參考查閱。
2 普米族醫藥現狀
2.1 普米族醫藥歷史沿革 普米族歷史上曾有少數醫生,醫術主要是向漢藏醫生學來的。由于醫療條件差,患病時多半是請喇嘛念經和達巴打卦、驅鬼等,因此掌握了許多草藥知識,掌握了許多治療疾病的秘方。如外傷流血時,常用柯麻葉子搗攔敷在傷口上,即能立即止血,將從龍草曬干,磨成粉末撒在傷口上,也能止血,患浮腫病或傷口化膿感染時,可采集慶霉根煮水,用以抹擦腫處,可以消腫,將豬下頜油抹于患處,也能消腫。民間醫生善于用中醫藥,比如普米語稱之為“忽”的疔瘡,分馬疔、水疔、大疔、土疔及痱疔五種,對人體危害極大。普米族根據病情采取水煮或酒泡的辦法,內服挖耳草(五至七棵)、大血藤(五寸)、小翻白(三至五棵);外敷適量的黃芹韭和南瓜合并研細的粉末,一天換藥一次,待腫消后改涂青油調的黃芩粉,大約一周即可痊瘉。用適量烏草搗爛,加水服用,即能打下蛔蟲,用菖蒲治腹痛、腹瀉,用“沙達尼”山草煮湯或燉肉吃,以舒筋止痛,療效都很顯著。普米人取熊油抹擦頭發,每月一次,半年即可治療少年白頭。另外,普米人還善于泡制滋補身體的虎骨酒,鹿茸酒、麝香酒、熊膽酒、鹿胎酒等。除醫生外,普米人都掌握有一定的草藥知識及治療疾病的秘方。
2.2 普米族醫藥現狀 目前,普米族地區民間醫生的老齡現象十分嚴重,醫術高超的民間醫生已辭世,健在的醫者人中真正有傳人的也極少。年青一代都不愿學習普米族傳統醫學,除枯燥難學的因素外,關鍵是民間傳統醫學、民族民間醫生地位還不高,沒有良好的生存環境。各地后學者青黃不接的現象也十分嚴重,不少縣市已難以找到熱愛普米本民族醫技的人員。經過前期調研,普米族民間醫生在麗江地區分布較廣,蘭坪地區分布較集中。民間醫生常用藥物僅58種、麗江地區僅20種。
3 普米族醫藥傳承的困境及解決方法
隨著西學東浙,現代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普米族民族醫學受到了西醫學及中醫學的很大影響,加上自身學科發展的弊端與劣勢,導致其在當今社會中的發展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因此,我們必須解決制約民族醫學現代發展中的瓶頸和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予以保護,促進民族醫學的可持續發展。
3.1 普米族民族醫學后繼乏人 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西醫和中醫已經占據絕大多數的醫療市場領域,民族醫學要想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首先就要保證作為民族醫學知識傳承主體的普米族民族醫的人數穩定。民族醫是民族醫藥知識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他們肩負著民族醫學發展的重任,而當前普米族民族醫學的發展卻面臨傳承危機,民族醫藥知識丟失的風險很高。
3.2 傳承人老齡化現象嚴重 民族醫學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傳承也只有傳承中才能保證其不斷更新和積累的能力。而當今社會,民族醫傳承人老齡化、高齡化現象突出,民族醫學的傳承而臨危機。
3.3 解決民族醫生的職業資格問題 1999年《執業醫師法》的頒布使大多數家傳的民族醫生排除在醫療隊伍之外,這嚴重的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行醫熱情。為此,建議盡快制定或出臺針對民族醫職業資格認證的標準。結合各地情況采用當地民族語言出題,注重對經驗的考核。將民族醫納入到新農村醫療合作制度中來,對于那些拿到民族醫師執業資格證的醫生鼓勵其在少數民族地區從鄉民族醫藥工作,并對其給予適當的補助或獎勵,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選擇具有培養潛能,條件適合且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青年醫生或醫學院校的學生,鼓勵他們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跟從那些優秀的普米族民族醫生學習治療方法、用藥經驗等相關的民族醫藥知識,緩解民族醫學的代際傳承問題。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讓更多的年輕一代積極投身于普米族醫藥的挖掘、搶救、保護、傳承、創新工作中。在普米族醫藥的保護與發展方面,抓住了人才問題就抓住了根本。
3.4 加強對民族醫學文獻等資料的保護問題 成立聚居地普米族民族醫學文獻典籍保護小組,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采用文獻法、訪談法、田野調查法等收集第一手資料,探索和發掘普米族醫學文獻典籍檔案,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翻譯、編纂和出版工作。鼓勵當地群眾將自己保存的民族醫學文獻典籍貢獻出來,將原來口傳心授的傳承方法轉變為文獻化的傳承形式,將民族醫學知識轉變為文獻化的文字資料并匯集成冊,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保護民族醫學文獻的繼承和發揚工作。普米族醫學雖然屬于醫學范疇,但經歷史的滌蕩,其中也含較多的人文色彩,其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建議在這些地區建立民族醫學博物館,陳列和展出與普米族醫學相關的民族藥、民族醫用器械、民族醫學書籍檔案等,對一些口耳相傳的獨特民族醫療技法采用錄音。錄像等數字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記錄并向公眾播放,進行宣傳,對其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4 小結
民族醫學是我國少數民族在歷史上創造和沿用的傳統醫藥的總稱,是少數民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防病治病的豐富醫藥知識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其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守住這份遺產是全體人民的事。全社會要形成強大的合力,都來關心和支持本民族醫藥的保護傳承工作,只有人人都認識到本民族醫藥傳承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對每一個人的重要性,形成普遍的共識和自覺性,特少民族傳統醫藥的保護與發展才有良好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