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
摘 要:對于電力企業而言,要如何對它的工會內部開展的勞動保護工作進行完善,這是一個需要其認真進行思索的話題。本文筆者主要針對電力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其次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同行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
中國的電力公司在進行變革期間,公司內部的組織方式以及利益產生的聯系關系等普遍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它讓電力公司工會開展工作遇到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因此,電力工會中的勞動保護組織在開展工作期間,必須按照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改良,同時還要加大工作人員對于安全的認知,以及要對他們的安全技能、創新理念進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電力公司當中的工會勞動保護這項工作高效、優質地完成。
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公司領導人不具備良好的勞動保護理念
電力公司的領導人普遍不重視勞動保護這項工作,忽視了其中的安全、衛生方面的工作。在一部分公司內,相關人員未能夠向員工講解工作時空氣中的粉塵、有毒物品及噪音所存在的危害,沒有對員工培訓關于安全、衛生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能,也沒有配置最普遍的醫療保健服務,安裝施工時,不具備完善的防護裝置,許多員工個人配備的防護用具不達標,特別是某些公司,經過對大多數的員工進行輪流更換的方式,將原本應該由他們支付的,對于職業病進行診斷、醫治的費用克扣下來,對這部分員工而言,導致他們在生活上出現了極大的痛苦以及困境。
勞動保護教育工作不到位
未普及對員工進行的勞動保護的教育工作,造成員工們并不具備良好的自我保護能力。一個原因是一部分工人不具備良好的自我保護的認知,尤其是那些剛由農民轉換到工作崗位上的工人,因為不了解所處職業會對自身造成的危害,不按照規定施工,經常出現違反規章制度的情況。另一個原因是一部分工人嫌麻煩,違背規章制度,節省了中間環節,由于空氣中的粉塵、有毒物品存在極大的危害,導致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嚴重的損害,最后導致患上職業病的不良結果,更甚可能會出現死亡以及傷殘的情況。縱觀近幾年,由于安全保護缺失所造成失去勞動能力的工人數量持續加大,由它導致的傷害,其程度比在工作期間出現的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等的程度要大很多。
團隊督查不到位
工會當中,執行勞動保護督查工作的團隊不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因為公司變革、改良制度,又或是進行調節優化,造成工作人員的流動性較強;工會當中,執行勞動保護督查工作的團隊不具備相對的平穩性,甚至一部分電力公司的公司中,并不具備專職的勞動保護方面的領導,導致公司現有的員工缺乏對勞動保護進行合理管控的知識,也不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1]。在具體工作期間,非專職執行勞動保護督查工作的員工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但卻束手束腳,不敢最大程度地進行督查。因為自身存在顧慮,同時勞動保護的督查委員會屬于并聽令于行政部門,對于進行整改優化的方案,督查力度不夠,不能高效地將自身所擔負的勞動保護督查工作完成。
優化方法
強化對團隊的建設
第一,在對工會實施勞動保護工作的團隊進行強化建設時,不僅要確保該團隊最基本的實力,還應該將其內部的機制以及組織進行優化完善,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團隊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要將團隊當中的員工根據不同層次進行合理的分配組隊,如此可以讓團隊對于安全生產的需求進行適應;第二,電力公司必須對團隊進行嚴格的訓練培養,其內容必須與實際工作需求相聯系,進而才能持續地提升團隊所具備的實力,并以此為前提,建設出一批可以對安全生產需求相適應,具備優秀員工、工會的實施勞動保護的團隊。
提升工會督查工作及員工的工作能力
促進勞動保護督查工作人員與實施安全生產的職工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有助于提升勞動保護督查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另外,針對工會當中從事勞動保護工作的領導與其督查工作存在的不對口的情況,如其制定的制度、實施的對策不能切實執行,則需要進一步解決。
深入落實勞動保護使用產品進行發放以及應用的效果
對于勞動保護使用的產品有無根據相關的制度標準確保它的質量,并按照所需的數量進行發放,這是電力公司是否做到將員工的生命安全進行重視、注重對于安全器材投入的資金數量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標志。因此,所有公司勞動保護的督查委員會要在每一個季度派遣專業的員工,根據對于勞動保護使用的產品進行發放的要求等實施督查工作[2]。
結語
最近幾年,大多數公司的工會組織都能根據自己單位的現實狀況,認真負責地將自身所肩負的、維護公司內部職工權益的責任承擔起來,設立了健全的競賽考核的體系,并在所有下層的公會中建設了進行勞動保護督查工作的網絡平臺,以及制定了進行考核的方法,極大地推動了自身的工作實施,為公會進一步進行勞動保護方面的工作、推動電力公司健康良好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作者單位: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鐵嶺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龔研,姜世驍.電力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分析及優化[J].電力安全技術,2016,18(11).
[2]李榮,何卓,戴輝.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在電力企業的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