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芳
摘要:十九大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上市。誠然,上市對于一個企業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它不僅能夠大大提升企業的知名度,還能夠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這在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的當下是十分有利的。伴隨著經濟的轉型和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的文化藝術、創意設計、傳媒產業等企業上市數量明顯增多,例如嗶哩嗶哩、愛奇藝以及虎牙直播等都在近期實現上市,讓我國的文創企業提前進入上市潮。企業從成立到上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申請上市的流程也十分繁瑣。企業不僅需要有足夠的經營規模、流動資產、更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條令條例,尤其是上市后財務管理難度加大,復雜程度增強,因此在上市前開展相應的財務準備與財務規范工作是極其必要的。筆者重點探究文創類企業在上市前應該重點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并就財務準備中一些重點和難點進行探究,希望能借此為文創企業的IPO之路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文創類企業;IPO;財務準備;重難點分析
一、引言
從2017年開始,文創行業就掀起了資本熱潮。這與政策層面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國家相繼頒布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動漫游戲產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等相關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等政策文件。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的大好形勢下,很多文創企業選擇上市,從2017年下半年的橫店影視、金逸影視等 8 家文創公司上市,到2018年上半年上市的嗶哩嗶哩、愛奇藝、虎牙直播、映客,以及近期已經向SEC提交IPO申請的騰訊音樂,這一切都證明文創行業已經進入了IPO熱潮。
對于企業而言,上市是誘人的,但從更深層次講,上市便意味著改革,意味著企業需要改變原來的組織結構與框架、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要開展必要的審計監督,促進對標管理,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這對從計劃經濟一路走來的企業而言是一項漫長且痛苦的過程。企業管理者要有眼光、有理念,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IPO前期的財務準備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證在上市后能夠應對一切風險和挑戰,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文創類企業IPO前期財務準備工作的重點措施
(一)調整與完善組織構架
完善、調整企業的組織構架是上市前的必要措施,證監會對此有著明確的規定,并且在IPO資格審查中有針對此項內容的審計工作。為了能夠讓企業順利上市,準備中應該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明確財務組織的工作目標與定位,要改變傳統的核算型財務管理模式,實現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轉型,提升財務管理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要明確財務部門不同人員的職能劃分,例如財務決策、執行人員保證不相容崗位分離,從而提升財務工作的純潔性和公平性;第三,要強化財務部門的責任意識,明確每位財務人員的工作義務和具體職能,要重點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從而推進IPO財務準備和規范化建設進程。
(二)提升財務審計和監督力度
財務審計與監督是提升財務管理質量的有利保障。財務審計分為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是通過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對財務行為進行規范,例如預算編制報告的合理性、可執行性,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合法性以及核算階段的規范性,除此之外,內部審計能夠及時發現財務報表中的漏洞,從而將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及時扼殺,避免被證監會等相關部門查處從而引發企業的財務風險。外部審計,是相關部門通過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派遣注冊會計師到企業財務處,對相關賬目、資金流動以及財務報表等項目進行查處,這種審計手段引入了第三方,能夠有效提升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這對于IPO企業財務管理是十分有利的。
為了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質量,規范企業的財務行為和流程,企業要采取兩方面的措施:第一,要不斷完善企業的審計機構,劃清每位工作人員的職責,要加強內部審計部門建設,給審計工作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不受企業一些部門和領導的干擾;同時要制定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對需要審計的項目進行詳細的劃分,建立健全審計制度,讓審計人員的工作有據可查;第二,要加強外部審計力度,每個季度或者每六個月,企業應當拿出一定的資金聘請專業注冊會計師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情況進行審計,以此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針對審計情況出臺相應的改革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第三,要開展媒體和民眾的輿論監督,幫助企業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實現管理理念和體制的升級,從而提升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地位,為上市之后提升股票的知名度奠定基礎。
(三)積極推進對標管理
當前,各行各業企業數量趨于飽和,這樣的市場形勢雖然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壓力,但是也促進了對標管理的推行。對標管理就是通過尋找合適的對標企業并以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制度等為參考對象來提升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猛,文創類企業數量眾多,在IPO前期的準備階段,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開展對標管理的形勢提升自己,能夠快速發現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從而參考對標企業快速實現改進,為企業上市奠定基礎。
在開展對標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這么幾個工作:首先對標企業不是一承不變的,隨著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社會地位的提升,對標企業應該及時更換,從而保證自己實現更大的發展;其次,要不斷修正對標對對象,對于其優勢,要加強挖掘力度,更好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運用;對于其缺陷與劣勢,要及時摒棄,同時,可以參考多家企業,汲取它們的優秀之處,避免只參考一家企業而讓自己陷入到與對標企業同樣的管理問題與困境中去,從而延誤改革,延緩上市。
三、文創類企業IPO前期財務準備工作的難點
對于文創類企業而言,運營模式相對單一,業務種類較少,并且缺乏實質性項目,固定資產總量太少,因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較弱的,它不比那些制造企業、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總量大,企業資產雄厚,一旦陷入困境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擺脫。因此對于文創類企業而言,IPO前期財務準備工作的核心在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為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也為上市之后規范財務管理流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完善資金管理體系
企業上市的目的是提升影響力,提升企業價值從而拓寬融資渠道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而要在上市后能夠對財務管理實現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在IPO前期要徹底整改以往不合理的資金管理流程,關注企業自身的資金運作以及管理模式是否符合IPO企業的要求。企業管理者和財務工作人員,要重點關注企業與關聯方的資金往來異動以及企業是否存在違規擔保和資金拆借,因為這些對于IPO企業與非IPO企業是完全不同的。非IPO企業出現這些行為政府財政部門是不查的,但是對于IPO企業而言這些卻是證監會的重點審查項目。
(二)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企業一旦上市,將會面對比上市前多幾倍乃至十幾倍的會計數據處理量,這就要求在IPO前的財務準備工作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和建設。一是要提升企業財務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要開展相關的培訓教育工作,必要情況下要聘請專業的會計工作者來壯大企業的財會隊伍;其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數據處理系統和軟件,對于IPO企業而言,內部控制不僅僅是企業日常管理要求,更是IPO進程的重要輔助,只有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才能夠符合滿足企業建設對硬件的要求,才能夠滿足證監會對企業的全面考核,從而保證順利上市。在管理軟件的選擇上,應該重視那些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功能模塊更具有契合性的定制軟件開發應用。
(三)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
規范的財務管理是上市的根本保障和難點。首先,要提升制度的落實程度,任何財務管理制度都是以企業實際情況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也就意味著它可行性很高,因此對于任何制度,要堅決貫徹落實,這是上市企業應該遵循的基礎性條例;其次,要提升稅務工作的整頓力度。我國當前的稅務體制并不是十分完善,但為了上市,企業還是應該以現存的稅務制度為依據進行整改:一是徹底清查企業的漏稅情況,如有缺陷要及時補交納稅;第二,徹查企業對稅收優惠政策的依賴程度,如果依賴程度很高,在證監會的IPO資格審查中是很難通過的,有這種情況要及時整改,合理避稅,適當利用納稅優惠政策,保證企業上市順利。
參考文獻:
[1]代淑杰.企業IPO過程中常見財務問題分析[J].現代商業,2017 (28).
[2]周芬芬.IPO企業財務審查要點分析[J].財會學習,2017 (21).
[3]王曉虹.“互聯網+”對文化創意產業挑戰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報業,201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