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珍 姚元媛
【摘 要】:高職院校中的護理學專業,是注重實際操作的應用學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強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此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使學生有更好的崗位適應性。由此,文章從護理專業的實操課教學課程出發,分析當前教育環境下所面臨問題的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護理專業;實踐能力;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2
引言:在護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實操課是構成學生應用能力與學科適應性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必須將此學科內容與整體的實踐型教學精神相互結合,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能力與崗位競爭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成為符合行業用人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一 護理專業實操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當前教育環境下的互利專業實操課程教學,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明顯的缺陷性。首先,在教學條件與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就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條件,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用于學生實踐培訓的教學實踐中心,由于資金條件上的不足,使得多種項目內容無法有效的展開,同時,又由于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繁重屬性,讓教師沒有足有的精力放在時間教學中,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實踐教學質量水平的發揮。
其次,從學生角度出發,由于生源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解的過程中,存在著片面性,降低了實踐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另外,在教學方法上,由于受到班級人數的限制,應用理論教學的方式,無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兼顧,這些條件都是制約教學質量發揮的客觀問題,亟待解決與完善。
二 提高護理專業實操課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教學環境,提高設施建設
為了提高教學過程中的質量條件,必須在基礎設施與教學環境上加強建設,通過校方投入力度的不斷增加,提高教學實訓課堂中的實驗室與管理投入,并引進相應的教學設備,從智能化的角度出發,將實驗環境設置為近似于醫院的環境,從而更好的模擬實踐環境,幫助學生更快的成長,將基礎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訓課堂中,實現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同時,在優化教學環境的過程中,必須重點關注實驗室教輔人員的素質水平,以求在對實驗室進行管理時,能夠保證其器材與設備功能性水平的發揮,從而以正常化的水平展開正常的教學實踐活動。
(二)應用分組教學,強化教學質量
當前教育條件下的護理班級人數,一般維持在40-50人的區間范圍內,這種人員配置在進行理論內容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學活動,并表現出明顯的效率性水平,然而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就會出現教師精力不足的問題,并在教學內容上出現不同程度的輔導欠缺,使教學的整體質量被大大降低。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護理實操課教學時,需在班級應用分組式教學的方法,在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同時,提高教學中的引導性水平[1]。
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將一個42人的班級平均分為6個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中的學生在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上的均勻分布,由此能更好的展開溝通與合作,在小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完成課程教學內容。注意,在進行分組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在進行知識引導與實踐示范的同時,使學生自主的對知識內容展開與研究,并在充分思考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與實踐水平,將課程知識內容與實踐項目融為一體,更加高效的完成課程學習,并在此過程中,逐漸的提升實踐水平。
(三)完善課程設計,合理制定教案
為了保證實操課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使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實踐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教師需在課程設計的內容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在不斷深入、層層遞進的內容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2]。
例如,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應用臨床護理中常見的案例內容,將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有效的穿插起來,形成完整的閉環,使學生在推進實踐項目的同時,能夠更好的體會理論知識在近似醫學臨床環境中的應用,使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在設計課程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入相應的護理知識問題,并在學生能力范圍的基礎上,適當的進行加強,使學生在攻克護理實務問題時,收獲成長,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提升學習的動力水平與持續性。
(四)改革教育方法,開展實訓教學
在優化護理實操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應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方法進行升級,同時還應當在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實訓課程,使學生在真正的醫療臨床護理中得到能力的鍛煉。
首先,在日常的實踐中,就可通過多媒體的技術手段,模擬并營造近似于臨床護理的環境內容,使學生熟悉實際工作環境與相應的操作方法,盡可能的降低并削弱面對工作內容的盲目與緊張感。其次,在組織學生在醫療機構進行崗位實習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與病患進行交流,并通過溝通,掌握基本的信息情況,從而采取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第三,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應急處理能力進行鍛煉,并在設置相應醫療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掌握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辦法,從而在崗位中能更加沉著冷靜的對待,實現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
總結:護理專業實操課程教學的開展,不僅是素質教育的發展前提,也是行業用人需求的客觀表現,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正視當前條件下的各種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解決與優化措施,使教學過程中的效果水平得到發揮,并重點強化對于學生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江笑笑,李惠萍,張婷,等.護理專業整合校外教育資源的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02):137-139.
郭燕紅.加快護理專業發展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