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存網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的許多知識都與現實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從物理現象入手,加強引導初中生融入物理學習的氛圍之中,開展“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模式,為中學生探究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期待物理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教學模式
一、在物理課堂上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學科是研究性和科學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在物理教學模式中,發現問題才能夠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更深入地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在新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要提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課堂上。
在恰當的問題情境下,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讓學生緊密地聯系生活,探究生活現象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教師在事前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也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以及知識結構,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得到發散和拓展。例如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引入課堂之中當作輔導,讓問題情境創設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延伸性,增強物理問題的發散性,以點帶面,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整,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隨之大大提高。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完善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從生活情景出發,而不再是從表現出發,讓學生從教師枯燥的講解中抽離出來,讓學生找到物理知識的本質,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底蘊和內涵,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二、借助問題情境讓學生的物理知識探究能力大大提高
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往往沒有找到一個科學合適的方法,過度依賴物理教師的講解,在課后只會通過習題來強化理解,這樣的物理學習是表層的,是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的,對于初中生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只通過書本知識與課堂講述很難讓學生發現物理學科學習的樂趣,而在課堂上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物理課堂的學習之中,讓學生了解和認知物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科學的情景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常采用問題情境,包括懸念式提問、探究式提問、輻射式提問以及活動式提問,例如以懸念式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望,在面對壓力壓強的知識時,教師借助生活中利用壓強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包括城市水系統是如何向高樓供水的、潛水艇是如何實現上浮與下沉的等等,這些懸念式的問題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與教師在課堂上積極互動,便于教師發現學生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出發創新知識,加強探究能力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最佳的交流渠道,物理課堂上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整合新舊知識,搭建和完善現有的物理知識框架,讓學生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充分把握重點。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同時提高自己對物理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物理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向學生提問的時候,要注意設計問題的針對性。為了鍛煉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教師要盡可能地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踐應用意義有一定的認識,并且從多個角度思考物理問題,從生活的問題出發,鍛煉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及獨立思考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電路知識的時候,教師從學生生活中的特殊電路出發,通過特殊的電能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包括樓道內聲控開關的電路設計、家庭電路中的斷電保護電路機制等等,引導學生探究此類電路的設計原理,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串聯電路以及并聯電路知識的認知,還讓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認識物理知識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讓學生積極進入課堂討論之中,最終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升。
尤其是初中生進入到青春期發展的特殊階段,對于自我的學習有了更多規劃和想法,傳統的物理學習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以及探究興趣。為了改變這一學習現狀,在課堂上教師應當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在現代化的物理課堂上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科學現象,不斷提高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我國推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其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發現物理知識的生活化樂趣,也要從生活化的角度完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讓初中生在未來的物理學習中打開思路,從多個角度探究物理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物理學習方法,讓其在未來的學習中開拓思路。
參考文獻:
[1]王雷.生活點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 [J].中學物理,2014,32(5):86-87.
[2]向以香.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學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98-99.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