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英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是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讓學生具備基本的技巧,從而讓學生能夠懷揣愛國主義精神。為了更好地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更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論述,希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法;思維
開展歷史課程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歷史知識。然而,在實踐中,因為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很多學生在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心理方面的障礙。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和改革,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法
這里所指的情境教學法,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一定形象的場景進行創設,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感受,從而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歷史課程,其實就是對過去的一種回顧,通過對過去的事情進行回顧,有效解決目前或者未來發生的問題,也就是“借古鑒今”,不過,想要實現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和認識歷史。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對歷史知識了解得不是很透徹,甚至部分知識并不是很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難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就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啟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教師通過對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例如,在進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起》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其中拿破侖對外戰爭兩重性的特點是該課程內容的一大難點,教師可以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在你的面前有四種人,法國波旁王朝殘余、法國大資產階級、法國普通人民、被占領地區的廣大人民,讓學生融入情境中,然后對學生再提出問題:對于拿破侖對外戰爭,上述的四種人都是怎樣的態度?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告訴學生:因為每種人的態度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更充分地體現了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兩重性,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能夠理性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并且突破學習難點,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
(二)設計表演情境,激發學生潛力
近些年,我國對素質教育非常重視,教學目標中明確表示,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更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相應的培
養。因此,通過歷史課程的開展,對表演情境進行創設,激發學生的潛力,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表演情境教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進入角色,另一種為扮演角色。學生在進入或者是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歷史角色會發生變化,其中的角色主要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歷史角色會油然而生一種親切的感覺,從而心理上會對其進行深刻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融入表演情境,可以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有效的
培養。
例如,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表演情境的創設:如果你是……你是如何做的?這樣能夠讓學生很快融入角色當中。在進行《南北戰爭》內容的教學時,提問學生:《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作用是什么?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該內容點進行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將你自己當作是一名南方黑奴,看完這個宣言后,你有什么打算?問題的提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得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學生會積極回答:看完后馬上跑掉;去北方;起義等。讓學生進入角色,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再如,以教材需要為出發點,讓學生對歷史內容中的一些角色進行扮演,有些歷史情節非常的關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觀看,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內容。教師可以將表演任務提前給學生進行安排,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感興趣的,觀看的學生親身感受到了真實的歷史,這樣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更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表演情境的創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三)利用語言情境,能夠渲染氣氛
歷史課程教學本身具有過去性的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講授時,應該更加的生動、形象,并且充滿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記憶。作為教師,應該運用語言描繪的情境,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指導,讓學生從感官上體驗歷史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
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可以稱為是一種藝術,只有對藝術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才能突破過去,尤其是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濤.歷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創設方法淺談[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7(10).
[2]李吉林.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7(4).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