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生
摘 要:信息化時代下,教育教學中若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適應現代教學需求。可以說,當前所有學科都面臨著極大的教學挑戰和最為深刻的教育改革。在此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學理應基于時代教學改革需求,有機融入信息技術,旨在創設新的教學模式的同時,以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基于此,著重闡述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策略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也進入全面改革階段,旨在通過教學改革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而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在化學教學改革階段,若能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學生的學習視野將能得以擴寬,且更會調動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此,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是教育改革所需關注的一大課題。
一、直觀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教學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講解,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從化學學習中來歸納和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中展開直觀性教學,使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就顯得非常重要。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便可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例如,教學“分子與原子”的知識時,人們是無法直接用肉眼觀察到這兩個物質最小粒子的,所以學生對這兩個物質的概念性知識往往較難理解。但是借助多媒體,便可以無限放大分子與原子,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進行觀察探究,如展示氧氣、氫氣、水的分子模型圖片,讓學生來直觀區分分子與原子,從而找尋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混合物與純凈物。又如,教學“鐵的冶煉”時,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接觸過煉鐵廠,所以在理解上較有難度,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煉鐵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的Flash動畫,以強化學生對于煉鐵的認知。如此教學既可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發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魅力的所在,真正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二、生活化教學,擴寬學生知識視野
初中化學教學改革還要求教師革新課程內容,進一步簡化化學理論知識,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而運用信息技術便可為學生搜集有關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拉近學生與化學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化學的實用性。
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列舉關于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嘗試。如展示蝦與水果一起食用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就是蝦中的鈣類和水果中鞣酸相結合,從而會引起人身體的不適感,如產生嘔吐、頭暈或是腹疼等現象。又如菠菜不可和豆腐一起下鍋煮,兩者結合將會產生草酸鈣,不利于人的身體健康。而清炒蝦仁時,則可適當加點食鹽或是食用堿粉,用手抓搓一會兒,再用清水加以浸泡,蝦仁將會更加爽嫩可口。通過這樣的生活性教學,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倍感親切,不僅拓寬自身的化學知識視野,且學習質量也有所提高。
三、互動性教學,增強師生間交流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將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機整合教學資源來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讓學生處于一個輕松、和諧的化學學習環境中,并充分發揮自己的課堂主體作用,投入化學學習中。
例如,教學“化學與材料”時,教師便可據此專門制作一個網站平臺,并將相關的知識增添至平臺中,讓學生能夠借助信息網絡來自行學習知識。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自行尋找自己所學的知識材料,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并和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想法。此外,借助計算機平臺,如微信或是微博等,教師亦可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教學和學習見解,并為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
四、測試性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新課改下,化學課堂教學更重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有限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在學習完一階段知識后,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可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待檢驗完學生的學習效果后,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此時,教師可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創建一個階段性的知識測試平臺,并為每個學生創建一個學習賬號,將整理好的重難點知識發布到該平臺中,待教學結束后,綜合所教內容布置學生進行平臺學習和知識檢測。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將能更全面地把握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并針對具體情況來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這將有效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總之,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也快速進行著。在實際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理應科學使用信息技術,逐步創新教學模式,革新化學課程內容,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探索化學知識奧秘,還要注重聯系化學與生活,以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化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誗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