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頌
摘 要:傳統的音樂課堂缺乏輔助式的教學手段,導致音樂課一直墨守成規,使學生喪失了對音樂這門基礎素質修養課程的興趣。將舞蹈與音樂結合,會讓音樂課堂更加精彩。
關鍵詞:舞蹈;音樂教學;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37-01
曾經,音樂課是老師教唱,學生學唱;老師糾正,學生再唱。缺乏輔助式的教學手段,導致音樂課一直墨守成規,突顯不出與其他文化課所不同的特點。使學生喪失了對音樂這門基礎素質修養課程的興趣,無法進入到音樂的里面,缺乏主動性去追求從音樂中獲取的自我滿足、自我發展的目標,更談不上音樂本身所帶來的樂趣了。身為教師的我們是否已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經過最有效的途徑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這一點呢?
舞蹈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表現思想感情的。舞蹈起源于遠古人類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生產(狩獵、農耕)、性愛、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的模擬再現,以及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它和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基礎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一開始就被學生們所接受。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在開心時都會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傾聽音樂時,都會管不住自己情不自禁的隨音樂舞動,一副陶醉的樣子。
那么怎樣運用好舞蹈,讓她能最大限度的輔助好音樂教學呢?我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思考著并做了以下嘗試:
1.律動是舞蹈的要素之一,運用舞蹈的律動激發學生的熱情,淺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律動是舞蹈的前奏,蘊含有節拍性、韻律性。律動就是讓學生用身體感受音樂的節拍感。比如說在唱歌課中讓學生在歌曲的適當位置加入拍手的動作并且引導學生在 拍手時有節奏上的變化、強弱的變化等。以《西南風情》一課為例:大量使用的“啊哩哩”是黎族特有的襯詞,使歌曲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十六分音符的多次運用使得歌曲的節奏密集,富有彈性。同學們在分組合唱在襯字“啊哩哩”處,就可以加上拍手“xxx”。 拍手時有強弱的變化。
2.運用舞蹈,讓學生在舞蹈中輕松記住歌曲并激發表演和創作熱情,更好的感受音樂的內涵與意境。音樂是有聲的語言,用聲音之美為我們講述著動聽的故事,傳送著動人的情感。舞蹈是有形的人體語言,用形體之美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舞蹈是學生接觸得比較多的一種藝術形式,它通過人的肢體語言為我們傳達了另一種“美”的情感體驗,學生也十分愿意用舞蹈蹈動作,肢體造型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以《西南風情》一課為例:我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傣族音樂舞蹈的特色;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舞蹈了解傣族的人文學問。為學生學習傣族歌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基礎。當欣賞完楊麗萍的《孔雀舞蹈》時我問學生:“看完了她的舞蹈,你們覺得怎么樣? 孔雀這么美,你們想來模仿一下嗎?誰想來是試一試?” ,同學們真像一只只漂亮的小孔雀。把這些舞蹈動作加到我們的歌曲里面,在音樂聲中展示表演。(鞏固剛才學到的舞蹈動作為后面的表演做準備。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簡單舞蹈蹈動作的能力,并通過這種創編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掌握。)
這節課我主要以舞蹈作為切入點來發揮與音樂綜合。以音樂為主線,讓舞蹈輔助音樂教學,達到 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課設想了把創編的舞蹈動作加入到歌詞中進行表演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舞臺,讓他們主動快樂的演唱表演,讓學生在音樂表演中獲得了愉快的感受與體驗,也讓學生在主動愉快的表演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自身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音樂課中滲入舞蹈的因素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學生們更喜歡音樂課了。
“想象是創造源泉,想象是發明的雛形。”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張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樂變成活生生的思維。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從而加以巧妙的構思,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與勇氣。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舞蹈背景音樂的所包含的內容及音樂所描述的意境。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從而培養他們藝術的鑒賞能力。創造力的發展能力,協助學生創造性地理解。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奔热缓唵握f話有不足那么就感嘆,如果感嘆也不足以表達那么就歌詠,歌詠也有不足,不能表達出身體形態所具有的感染力。就讓我們用全面的藝術手段帶領學生回到音樂那自由、淳樸、無拘無束……美好的音樂當中去吧。
參考文獻:
[1]孫志燕.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音樂天地,2015(04).
[2]張強強.淺析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推動作用[J].北方音樂,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