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堅
摘 要:文化多元化與民族化協同發展,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接受外來文化,還應該注重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本文在對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多元文化;戲曲藝術;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56-01
文化多元化是當今以及未來發展的主要潮流。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中華文化立場,這就要求對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實現文化多元化與民族化協同發展。戲曲藝術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的精粹,集唱、念、做、打、舞為一體,許多經典劇目如《牡丹亭》、《竇娥冤》、《西廂記》、《墻頭馬上》等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有助于通過文化傳播影響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促進人們道德素質的提升。
一、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早在2008年,我國教育部就出臺了《關于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將京劇藝術納入到中小學課程建設中。此后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多數高校也開展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云南部分高校為例,許多高校都成立了戲曲社團,對戲曲藝術的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不同于其他地域,云南地區的地方戲曲主要來源于少數民族地區,是我國戲曲類別較多的省份之一。在少數民族的戲曲劇種中,最有影響的是滇劇、花燈劇、還有白族的白劇、彝族的彝劇、傣族的傣劇等,這些地方戲曲劇種都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藝術表現形式,在一定的區域流傳,為這一地區的老百姓所喜聞樂見。而由于民族語言在地方戲曲中的使用,其它地方的受眾欣賞某一地域的戲曲形式是有一定局限的,這就決定了在云南地區開展戲曲走進校園,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規劃,在這方面相關的思考和舉措顯然還欠缺。
二、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云南作為我國的多民族集聚地,有許多經過歷史的發展而形成的獨特的地方戲曲藝術瑰寶,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同的劇種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以及獨特藝術魅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云南地區一些戲曲劇種藝術影響逐漸縮小,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將戲曲藝術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讓戲曲走進課堂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能夠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戲曲,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還能夠極大豐富高校藝術教學學科的內容,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近年來,戲曲藝術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該緊抓機遇,優化策略,促進戲曲藝術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結合筆者工作經驗,現針對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以下策略。
1.將戲曲藝術作為一門選修的公共課程。將戲曲藝術作為一門公共課程供學生進行選修,是促進戲曲藝術進行校園的直接途徑,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戲曲發展歷史、藝術特點、表演方式等的認知和了解,提高他們對我國這一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戲曲的學習來增強民族自豪感,拓寬藝術視野,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戲曲藝術的課程內容設置上,應該充分認識到不同的劇種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蘊與迥異的表演風格,并以此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方式方法,緊密結合學生的家鄉文化、風土人情、方言特征等對本地區的戲曲藝術進行重點講解。
2.在校園廣播等平臺上開設“戲曲名段欣賞”。戲曲“四功”里的“唱”是戲曲藝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而“聽”則是學生接受事物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校園廣播等平臺上增設“戲曲名段欣賞”欄目,是宣傳民族戲曲藝術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便捷的。需要注意的是,校園廣播中戲曲藝術的宣傳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建立在戲曲藝術課程等渠道的教育和宣傳上,只有讓學生對戲曲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夠最大化的提升校園廣播的宣傳效果。此外,還可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戲曲名家選段中的歷史背景、演唱特色進行配套的宣傳,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在熟悉戲曲選段的同時也能夠了解背后的故事,進一步促進戲曲藝術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
3.邀請戲曲藝人進校開設講座。作為戲曲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專業戲曲團體的編劇、導演、演員和演奏員,是最適宜的宣傳者,每一個戲曲藝人背后都有著許多關于戲曲的故事,并且他們對于戲曲文化的理解源于從小的刻苦訓練和耳濡目染,在劇目創作、導排和人物塑造方面都具有深厚的舞臺體驗和創作實踐,因此,在戲曲文化走進校園的過程中,應該不定期的邀請一些戲曲藝人走進校園開設講座,并鼓勵學生參加,讓學生在聆聽戲曲藝術家的故事中心靈受到熏陶,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進一步感受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想真正實現戲曲藝術走進校園,首先應該充分認識戲曲藝術與校園文化的完美契合對學生自身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其次從系統性考慮,創新策略方法,深入挖掘戲曲藝術中的人文教育作用,幫助學生了解戲曲的發展、歷史背景以及藝術表演風格,促進普通學生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全面了解,進而實現對戲曲藝術進行傳承和保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茈文.當代校園戲曲發展困境與出路探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01).
[2]繆倩,莊冬江.傳統戲曲文化融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以泉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例[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4(02).
[3]張春娟.地方戲曲如何走進校園——以秦腔為例[J].當代戲劇,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