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梅
摘 要:一節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拓展延伸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它對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拓展延伸是在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情感、價值、技能等的升華,引導學生從課內到課外知識的遷移。主要從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擴展延伸教學的作用、原則、策略三個方面淺析拓展延伸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希望對今后初中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拓展延伸教學;初中語文;策略研究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教學內容要規范化,教學環節完整,對學生情感價值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拓展延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對初中語文的發展起著引導性作用。接下來,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拓展延伸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學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課本知識,還要學會主動學習。而拓展延伸教學方式的應用,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升,有助于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幫助學生補充課外知識,開闊視野,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學的原則
(一)培養學生敢質疑的原則
質疑是思維創新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前提。一般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是拓展延伸教學,拓展延伸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更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但是,從目前初中語文的教學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對書本知識和老師的講解只是一味地接受,不敢質疑,更不敢批評。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提出教師的錯誤,敢于質疑書本知識,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二)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原則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讓他們掌握課堂的主動權,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是教師要靈活、巧妙地設計拓展延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再次,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敢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和綜合性的問題,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大膽聯想、獨立思考、合作解決問題,獲得正確的答案。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拓展延伸的教學方法,要發揮好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啟發。
(三)課堂和諧性的原則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采用拓展延伸的教學方法時,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建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其次是教師上課的態度要和藹、親切,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親切,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學的策略
(一)將生活中的素材作為拓展內容
語文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作為拓展延伸的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途徑。例如,在教學游記性散文的拓展延伸時,教師可以學生最近旅游過的地方作為學習本課的參照物,理解游記性散文的寫作思路,或者是老師可以帶學生游覽公園,學習完本課,再寫游記的心得體會作為游記性散文學習的拓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又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找準切入口,立足文本
采用拓展延伸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地學習課文,改變傳統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作者寫了春天的小草、桃樹、杏樹、梨樹等景物,因此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盡可能地與身邊春天里的景物相互對照,并且分組討論課文中分別是怎么描繪這些景物的,讓學生在體會中身臨其境地感覺春天的美好,強化對整篇課文的理解。
(三)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初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年齡與認知特點、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設計語文課堂拓展延伸的內容,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教學相符合,又能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例如,學習《貓》這篇課文時,拓展延伸可以設計為學生列舉自己養的寵物,并且簡單地說說寵物的習性,讓學生在與動物的回憶中理解動物的描寫思路。
總之,拓展延伸作為一種新的語文教學方式被采用,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打破固有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自主性,從生活中挖掘語文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鋒.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J].學周刊,2015(17):192.
[2]楊艷秋.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10.
[3]吳莉赟.拓展有“法” 彰顯教學智慧: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4(5):25-28.
?誗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