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林金
摘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就是課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需要對課堂教學做好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長遠學習奠定基礎,需要融入更多趣味的元素,為學生呈現一堂高效、有趣的數學課。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如何做好教學設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教學效果
引言: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缺乏精心的設計,常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安排得過于緊羅密布,學生感覺學習數學十分緊張,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行為,也讓學生形成了枯燥無聊的刻板印象。基于這樣的背景,對教學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富有活力。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教學,淺談如何做好教學設計來提升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有限,在有限的學生時間內很難理解這些知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發現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上更好地解決。就以計量單位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單位,以及計量單位的作用。相對來說,這樣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與生活有著重要的聯系。于是,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特點,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簡單地了解計量單位的意義,隨后讓學生在課前完成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用這些計量單位來統計家中的一些小物品,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些計量單位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簡單地了解了知識,也發現了自己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而在數學課堂上能夠跟隨教師的腳步,解決好這些問題,進行高效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從而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提升課堂學習的效果。
二、開展有效的課堂導入
雖然說學生認知知識是一種直觀的方式,但是教師如果開門見山地進行知識灌輸,很容易讓學生有一種突兀的感覺,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開展有效的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步步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就以“一與許多”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重要的數學概念,理論性較強,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只會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先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將這些數學概念翻譯出來,為學生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這時學生已經形成了簡單的理解。接著,教師則可以順勢引導到:“同學們,你們是如何理解這兩個數學概念的呢?”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課堂一下就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紛紛提出自己對這兩個數學概念的理解,深化了學習效果。最后,教師則可以輕松地過渡到理論知識的教學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有效的課堂導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三、融入趣味的教學游戲
小學生對于游戲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并且為了讓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是輕松有趣的,能夠為今后長遠的學習之路創奠定基礎,教師要融入趣味的教學游戲,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還是以計量單位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加深對這些計量單位的理解與運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收獲知識,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教師先將這些計量單位制作成簡單易懂的教學卡片,隨后根據計量單位的匹配,找到與之相關的實物。這個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在游戲當中學生先要從卡片堆中隨機抽取卡片,并且讓學生知道這個卡片代表的計量單位的意義。接著,學生要找到與卡片上單位所匹配的實物,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獎懲,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幫助教師獲取了有效的反饋信息,對后期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融入趣味的教學游戲,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觀了傳統的刻板印象。
四、創建愉快的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學承擔著重要的啟蒙教學作用,如果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形成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教師需要創建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比如在幾何教學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常見圖形的幾個性質,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如果只是挨個講解,會讓學生感覺很枯燥。于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引入多元的教學素材,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書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識好像都活動起來,學生感覺這些數學知識十分可愛親近。接著,教師再以知識框架為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活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氣氛。通過這樣的方式,創建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五、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觀點來看待和解決問題。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首先,教師要能夠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找到知識點的邏輯聯系。比如在講解四則混合運算定律的時候,能夠利用模塊教學法,利用各種邏輯符號,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握,也能夠理解知識點的內涵,注重理解性記憶。其次,教師要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在講解應用題的時候,教師不再一攬全責,而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先對題設背景作全面講解,讓學生獲取有效信息,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隨后就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從各個角度進行探索,使解題思維得以發散。通過這樣的方式,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問題,讓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思維,為長遠的學習之路奠定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迎來了重要的機遇。為了做好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動腦筋、想方法,全面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著眼于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從教學設計做起,更好地把握數學教學的內涵,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取得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趙艷輝,石迎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對“買新書”的個案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
[2]劉友紅.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