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桂賢
摘 要:班級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集合體,良好的班級建設能夠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然而當前班級管理面臨著目中無“人”,實行班級管理“霸權”;管理無“法”,班級管理過程“紛亂”;法外無“恩”,班級管理制度“呆板”等困境,因此尋求擺脫班級管理困境的路徑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從教育智慧視角出發,提出了一些擺脫路徑:開啟“民主”教育智慧,做到目中有“人”;生成“科學”教育智慧,做到管理有“法”;養成“關懷”教育智慧,做到法外開“恩”。
關鍵詞:教育智慧;班級管理;擺脫路徑
一、是何:教育智慧及班級管理的內涵
(一)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智慧的一個下位概念,智慧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將教育智慧歸入智慧的類別之中,表現為教育智慧就是在教育中存在智慧;[1]“教育智慧”是以關心的態度對待教育[2];根據以上觀點,教育智慧可以理解為:在教育教學實踐、班級管理等過程中,以民主為前提,以科學為基礎,以關懷為重點所生成的一種區別于教學知識、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的智慧。
(二)班級管理
“管理的根本特點是教育性,以育人為本”[3],班級管理是指一種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以班級管理制度為保障,以教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有組織、有目標的雙向活動過程。它是動態的過程,其方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具體的實踐問題和環境采取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從而達到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二、為何:當前班級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民主”教育智慧缺失:目中無“人”,實行班級管理“霸權”
雖然班級管理強調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但是當今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不民主,教師“目中無人”,實施管理霸權的現象并不少見。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往往存在著兩個極端,一是對本班學生進行嚴苛的管理,屬于專制型的管理方式,他們認為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種認識上的偏差致使班級管理失敗;另一類則是使學生放任自流,任其發展,無論是哪一種管理方式都使班級管理處于一種偏倚的狀態,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
(二)“科學”教育智慧匱乏:管理無“法”,班級管理過程“紛亂”
在當下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許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過程是十分紛亂的,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制定明確的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許多新手教師雖然想到要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也意識到班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依據什么去制定,也不知道好的班級管理制度應該是什么樣,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管理無“法”,班級管理過程混亂,使得班級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問題。
(三)“關懷”教育智慧缺乏:法外無“恩”,班級管理制度“呆板”
“所有的教育行為、過程與方面都應該具有道德性,即關懷性。”[4]在當下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許多教師習慣于用冷冰冰的班級管理最高“法”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看似有效的管理方法,實則是最無情的表現,久而久之,學生心里積壓的委屈過多,無處訴說,形成不良的班級風氣。
三、如何:擺脫班級管理困境的路徑
(一)開啟“民主”教育智慧,做到目中有“人”
1.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元識人
學生尤其是現代的學生,他們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群體,這就要求教師無論教育教學還是班級管理過程中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也符合我國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李鎮西認為“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5]
2.發展每一個學生,平等待人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將民主、平等作為主線,要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過“有教無類”的教育觀點,即每個學生無論貧富貴賤,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力,人人都可以學到知識。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教師應該平等對待那些“后進生”,讓他們真正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
(二)生成“科學”教育智慧,做到管理有“法”
1.建立良好的班規,有“法”可依
制定合理明確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主任進行有效班級管理的重要保障。李鎮西班級的成功之處在于他有著有效且適當的班級管理制度,有著管理班級的正確打開方式,有著“科學”的教育,班集體民主制定的班規對學生行為有了明確的規定和約束,為學生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2.建立監督機制,執“法”必嚴
許多教師習慣于讓班干部協助自己進行班級管理,因此,班干部則成為班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班級建設和發展。因此,就要求班干部和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執行力,換句話說就是要求“執法必嚴”,做到班級之“法”從學生中產生,作用到學生中去。
(三)養成“關懷”教育智慧,做到法外開“恩”
學生的身心發展仍然處于不成熟狀態,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在冷冰冰的制度約束和控制學生之時,教師要學會法外開恩,要學會給予學生真正的關懷,以真情換真情,并不是不問原因,嚴格按照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制裁”,這樣可能會導致與其相反的管理效果。
教育智慧為良好的班級管理提供了一種新路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生成和總結教育智慧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必要前提,也為學生身心發展保駕護航,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愿我們能夠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片凈土,供他們進行耕種和收獲。
參考文獻:
[1]曹正善.“慧”視界下的“教育智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5):7.
[2][美]內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3.
[3]班華.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56.
[4]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5.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