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程媛
摘 要: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的重點知識,其試卷分值比例較大,需要高中生重點掌握。由于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多變性特征明顯,再加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給立體幾何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主要從四個方面針對高中數學課堂中立體幾何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立體幾何;教學策略
立體幾何是高中階段的教學難點,高中數學新課改針對立體幾何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與教學體系進行了改革,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意識到這一改變,深入研究教材、大綱,掌握高中數學新課改的變化,應用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將難點一一化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掌握立體幾何知識,做到樂學、好學。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數學立體幾何的教學質量呢?
一、鍛煉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具有階段性、整體性的特征,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科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非常嚴格,各類知識難度是逐步遞增的,在高一、高二和高三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都有所差異,這些內容環環相扣,要讓學生學好立體幾何知識,必須在高一乃至初中階段打好基礎。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系統學習過平面幾何,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平面幾何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二維平面有了初步認識,立體幾何正是平面幾何的升級,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引入初中階段的二維知識,對于學生立體幾何知識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順利地渡過過渡階段,實現二維思維到三維思維的轉變。在教學環節,教師要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有正確的認識,制定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從基礎知識著手,逐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各類立體幾何的知識和解題
方法。
二、注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
立體幾何知識對于學生空間想象力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力,才能滿足答題要求,這一能力的培養也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難點部分。
要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從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主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制作數學模型,將空間想象力與現實生活相連,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模型的制作要選擇易得的材料,引導學生走出傳統思維的禁錮,挖掘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來制作模型,解析空間幾何中蘊含的結構關系,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問題的解決中,把握好立體圖形的實質。
在理論學習層面角度,也要實現立體幾何與平面幾何之間的有機銜接,這是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必備知識,而銜接的重點就是點線面關系到點線關系的轉變,如果學生可以掌握這一內容,那么立體幾何難題將會變得迎刃而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應用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轉化方式,從基礎知識點著手,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空間思維的轉變。
三、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推理能力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重點掌握的能力,利用邏輯推理能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幾何定理的基礎上,逐步完成立體幾何知識的推理,讓立體幾何知識的教學變得更加系統、全面,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該種能力的培養包括兩個環節:
1.證明環節
證明是高考數學解題的核心環節,在各類題型中,都占據著很高的比例,關于證明的教學,不能簡單將其步驟化,而是要幫助學生把握清楚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做到舉一反三。
2.邏輯環節
高中數學知識點本身具有邏輯性的特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凸顯出邏輯性的特征,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對數學邏輯結構產生深刻的認知,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
能力。
四、夯實數學基礎技能與知識
高中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系統性,要學好立體幾何,僅僅單一地依靠方法和興趣是遠遠不夠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地基打得不結實,那么后續的知識學習起來,將會困難重重。所謂的地基,就是數學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概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顧此失彼,必須要把握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滲透。
此外,還要加強立體幾何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和聯系。立體幾何課程從空間幾何體開始,利用實物模型、計算機軟件觀察大量的空間圖形,使學生歸納出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并能運用這些特征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結構。
立體幾何問題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在這類數學題解答過程中,需要靈活運用構造輔助圖形、變換圖形、設而不求等解題技巧和方法,準確把握幾何立體中各種量、線、面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迅速解答出立體幾何問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仇夜生.高中立體幾何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想象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
[2]仵友軍.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3(10).
[3]劉建明.培養學生數學空間想象能力的教學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5(1).
[4]孫仙.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華少,2017(14).
?誗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