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潔
摘 要:論述類文章閱讀是高考必考題,針對2017年高考論述類文章閱讀題的變化,提出策略及提分途徑。
關鍵詞:論述類文章;文章結構;訓練途徑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文化味道濃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架起試題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與去年相比在試卷結構、考點分布、題型設計、考查重心等幾個維度上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同時,在保持往年命題特點和命題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高考命題“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評價功能,關注社會人生,滲透核心價值觀與人文素養。
在命題方式上也不同于往年:之前往往是第1題的考查范圍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第2題的考查范圍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第3題的考查范圍遍布文章全篇,而今年三道題的考查范圍均遍布文章全篇;之前重點考查文章的內容,對文體特點考查較少,今年則同時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文體特點,直接體現了考綱“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變化,注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全國II卷論述類文章《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第一段并未比較元明兩代瓷器,主要證明了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的創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也推動了生產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因此錯誤的答案是A項。
筆者以為,讀懂文章的內容是答題的基礎,而能分析文章結構思路才能更好地應對高考試題的變化,我們應該重視三個方面的知識的總結與復習:
1.關注能體現結構思路的標志性詞語為了表達得清晰,論述類文本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前后上下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并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們對文章結構、思路的分析。這些標志詞有:
(1)關聯詞。不同的關聯詞表達不同的關系,由此入手,便于我們更快地理清結構和思路。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遞進的“而且”“甚至”,表轉折的“然而”“但是”“不過”“其實”“與其相反”等。
(2)順序詞。順序詞能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或問題的幾個方面,是并列關系,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時”等
(3)總結詞。如“總之”“由此可見”表示結論。此外,還有表范圍的詞、表解釋的詞、過渡詞等
2.關注能體現文章結構思路的重要語句。論述類文本中,起統屬作用的領起句、總起句,起總結作用的小結句,起啟承作用的過渡句,前后呼應的句子,各段的中心句。
3.論述文都是以議論為主,都是通過事實材料、引用材料和邏輯推理來解釋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闡明某個道理,證明作者一定的見解和主張,表明贊成什么或反對批駁什么。論述類文章的論證,也就是結合論點或分論點對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過程、效果。論證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論題、概述議論范圍,或點明中心論點、交代寫作目的;然后運用舉例、引用、對比、比喻等方法對提出的論點進行論證和分析;最后或歸納論點、總結全文,或明確任務、提出做法。
論證的結構一般有總分、并列、層進、正反四種形式。一般來說,大多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屬于總—分—總結構,在分說部分,往往會采取或并列、或層進、或正反的結構模式。
例:2017年新課標Ⅱ卷的論述類文本的第二題:
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代是明朝永樂、宣德時期,與鄭和下西洋在時間上重合,這不能不使我們思考:航海與瓷器同時達到鼎盛,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嗎?從歷史事實來看,鄭和下西洋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歷史契機。近三十年的航海歷程推動了作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產與外銷,不僅促進技術創新,使青花瓷達到瓷器新工藝的頂峰,而且改變了中國瓷器發展的走向,帶來了人們審美觀念的更新。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鄭和遠航帶來活躍的對外貿易,青花瓷也許會像在元代一樣,只是中國瓷器的諸多品種之一,而不會成為主流,更不會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見,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創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動文明大交融的同時,也推動了生產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論證了瓷器發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系。
B.文章從民窯崛起、商業化和風格變化等方面論述了青花瓷成為世界時尚的過程。
C.文章論述青花瓷崛起的軌跡,為中外交往推動明代社會轉型的觀點提供了例證。
D.文章提出問題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論證了崛起帶來的影響。
通過閱讀和分析可以發現,A項“論證了瓷器發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系”說法錯誤,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證明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創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
如果我們能及時找出上述的關鍵詞、關鍵句,將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清結構、理清思路。2018高考論述類文本將多選用論文和時評,考查邏輯論證和批判推理能力,學生在閱讀廣度、數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養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和思維品質,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場!
參考文獻:
劉永剛.高考論述類文章閱讀方法淺析[J].考試周刊,2013(4).
?誗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