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婷

摘 要: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三個因素的協調配合是有效教學的三個關鍵因素。教學目標始終指導著教學評三因素。以PEP三年級下冊U1為例,闡述如何做到教學評一致,達成有效教學。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評一致;有效教學
教師難免會在教學中遇到這些問題:為什么這些知識點我都講過了,學生還是不懂?為什么我教過的知識點學生還是不會做?學生考試的時候總反映沒有學過這些知識點,怎么做好?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因為教師在實施教學目標的時候,沒有做到教學評一致。
最早提出“教學評一致性”的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恩。教學評一致被定義為:在整個課堂教學系統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三個因素協調配合的程度(崔允漷、雷浩,2015)。教學評一致性,可以從三個因素出發理解:學—教一致、教—評一致以及學—評一致。
“學—教一致”意思是老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所學一致。教師在課前必須明確教學目標。英語核心素養提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不能僅關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五個維度,同時要以核心素養為導。王薔(2015)指出,學生學英語應該以通過感知、預測、獲取等思維活動,構建知識,并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與塑造正確三觀。因此,以PEP三下冊U1 Welcome Back To School為例,單元整體目標可以設計如下表。
另外,要做到“學—教一致”,還需關注課堂生成。崔允漷(2015)在探索教學評三因素時指出,學生在課上表達自己疑惑或表達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這些也屬于“學—教一致”。學生不斷思考,總能提出教師預設不到的問題。教師應該把握“良機”,抓住生成,解決疑惑的同時,也是做到教學內容是學生想要學習、需要學習的內容。筆者在教三下U1 A Learn時,在學習Chant We are friends. We like to play.時,提出We are friends. We like to eat apples. 并順勢幫助學生復習食物和飲料的單詞,及時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成教學內容。
“教—評一致”,從崔教授(2015)的研究中得知,它是指教師的教學與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匹配程度,即教的應該是評的東西,有教就必須有評。教而不評,無法回答為什么要教;評教不一,則失去評價的意義。針對U1 A Talk的教學目標:學會用Im from + 國家/地區介紹自己來自哪里。筆者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復習4個國家名詞,然后通過介紹讓學生學習Im from+地區名詞以及學習 “Welcome”的表達。接著,筆者進行評價活動:讓學生在組內用“Im ... Im from ...”自我介紹。評與教,內容保持一致,能讓學生明白這個知識點是重要的,并且需要反復練習掌握;同時評價也讓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上是否存在問題。如學生在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筆者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習慣在Im from ... 后面加上the:Im from the Foshan/ Guangzhou ... 但是在書面評價中這個問題占的比例就有所縮小。因此,筆者板書了四個國家及幾個地區在黑板上,讓學生填空,明確在UK/USA前需要加the,并且讓學生組內進行口頭練習,讓小組長糾正。持續關注教與評之間的學習信息,能更好地做到“教—評一致”,確保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正確性。
“評—學一致”是學生學習內容與對學習內容評價的匹配度(崔允漷、雷浩,2015)。師生有時會有疑惑,知識點沒學,怎么就考了呢?“評—學不一致”不僅會使教學方向迷失,同時會降低學生學習自信和興趣。進行“學—評一致性”考慮時,要鉆研區市的考試卷題型和知識點,還需考慮形成性評價設計。筆者設計U1 A Learn作業評價,讓學生對國家名稱抄詞記憶外,還對書中Amy的自我介紹進行仿寫,并繪畫。這不僅檢測學生對單詞的理解,還能檢測表達與自由運用能力。這樣的評價與學習內容相符,又處在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的最近發展區內,何樂而不為!
總體而言,進行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兼顧生成,靈活運用評價手段調整教學,才能做到教學評一致,這將有利于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允漷,雷浩.教—學—評一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3(4):15-22.
[2]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5(16):6-7.
[3]N.E.格朗蘭德.教學測量與評價[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