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召映 王曉恒
他個頭不高,身體瘦弱,但干起活來的卻是一位“拼命三郎”。1990年,他攜妻帶子從中原大地來到大漠深處的二師三十一團,成了一名兵團人,從此把自己融入了兵團。20多年來,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著,用自己的業績詮釋著兵團人的精神。
他,就是三十一團一連承包職工、共產黨員朱祥順。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話一點都不假。早上七點鐘不到,朱祥順和妻子羅心巧就已經在地里撿了兩大袋子棉花,同往年一樣,2016年朱祥順和妻子羅心巧又承包了200余畝棉花地,信心滿滿地經營了起來。
說起朱祥順,那可是連隊里的大能人,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連隊職工都說,這兩口子太能干了,工作起來比蜜蜂都勤快,200多畝地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從來不雇工。他們家的承包地在連隊里一直都是“示范田”。2016年春節,朱祥順只休息了3天,大年初四就帶著妻子到地里拾檢殘膜去了,連續撿了兩個月,連埋在土里不足10厘米的殘膜都撿掉了,地頭地邊、林帶也處理得干干凈凈,成為連隊的標桿條田。
想起當初承包土地時遇到的困難,朱祥順可以不歇氣地說一個小時。1999年,朱祥順開始承包土地,由于人生地不熟,不懂種植技術,不會使用一些農具,到哪個階段該干什么活,他都兩眼一抹黑,結果這一年他承包的棉花長勢總是不如其他人的棉花好,造成虧損,成了連隊的貧困戶。但性格倔強的朱祥順要證明自己,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第二年冬天,別的職工都在打牌走棋休閑娛樂,他卻每天扎在連隊辦公室里,找技術員借各類種植棉花的書籍看,一有機會就向有經驗的老職工請教,一個冬天下來,別人玩了一冬,他卻學了一冬天的知識,為來年春耕春播做好了準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夫妻兩的辛勤努力經營下,這年年底,他承包的50畝籽棉畝產達到了400公斤,凈收入5萬元。
為了保證棉花達到高產,增加收入,每年冬灌,連隊的部分職工都用拖拉機在扒埂子,而朱祥順卻帶著妻子,利用冬季農閑時間,硬是用人工扒了57條埂子。別人都說他兩都鉆到“錢眼里”了,那么多地人工干多費勁。可朱祥順卻不那么認為,他說,冬天別人都在玩,連隊在組織大家進行多元增收,我沒有什么其他技術,冬天把這個埂子拔了,我也是在掙錢,并且為明年棉花一播全苗打好了基礎,一舉兩得有啥不好?
從那以后,朱祥順承包的棉田再沒有虧損過,而且面積越來越大,直到承包規模達到200畝,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富裕后的朱祥順并沒有忘記這一切都是團場給予他的,是團場土地成就了他。從2013到2015年,由于棉花受市場價格的影響,造成連隊部分職工種植棉花虧損,交不起生產資料費,朱祥順就主動拿出自己的積蓄,連續3年為5名困難職工墊付15萬元生產資料費。
朱祥順為人實誠熱心,經常積極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各種困難,自家農活忙完就去缺勞力的農戶家庭幫忙。2016年夏季,連續20多天的高溫天氣,對棉花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因為氣溫高,棉田里紅蜘蛛開始泛濫,朱祥順率先開著打藥機進行防治。但他看到連隊還有王尚富、王連、馬蘭等5戶承包戶因為打藥機跟不上很著急,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停下來,把這幾家困難戶棉花打完藥才開始干自己的,由于錯過了最佳防治期,他的棉花造成減產,直接經濟損失一萬多元。
朱祥順工作成績突出,在連隊干部職工中口碑極好,在連隊支部的多年培養下,2016年,他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是大家都像朱祥順一樣,那我們的工作就好開展多了。”一連黨支部書記金龍在全連職工大會上表揚著朱祥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