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扎朵鎮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稱多 815199)
棘球蚴病感染后,多數,長勢弛緩,肉質下降,增加臟器廢棄率。有調查試驗的牦牛群中,檢疫顯陰性的牦牛,平均酮體重在78.14kg。檢疫顯陽性的牦牛,平均酮體重在76.51kg。比較而言,產肉量要少近2kg。據調查統計,2015年青海省出欄牦牛約有78.20萬頭。按照此病感染率50%計算,酮體肉產損耗及內臟廢棄兩項,帶來的經濟損失就達650萬元。如果同時計算進此病帶來的生長發育受阻,肉產品產量下降,影響牧草業的有效轉化,帶來的損失更大了。
牦牛棘球蚴病的流行,可見不同年齡階段。其中,1~1.5歲牦牛感染,發病后癥狀最明顯。一般在感染后1~3周,蟲體可在腦部移行,導致腦膜炎,體表溫度高升。嚴重感染病例,甚至在此期間,將加重致死率。隨此病病情加重,感染后2~7d。蟲體對腦髓壓迫的加重,臨床將呈現典型的神經癥狀。
在青海地區,棘球蚴病的大面積流行,與本地民俗生活水平落后,有著極大的關系。日常生活中,牧民隨意宰食牦牛,臟器隨意丟棄,拋擲野外,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此外,青海地區大面積養犬,同樣,為此病流行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野犬數量居多,同樣能傳染此病,嚴重危害牦牛養殖。由此,重視棘球蚴病防治,務必做好如下幾點:
地方畜牧行政部門應牽頭,依托科技推廣部門,重視此病的防治工作。同時,注意搞好宣傳,提升民眾防治此病的意識,積極配合防治棘球蚴病。同時,應注意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棘球蚴病的防治不僅是生物學范疇內的一個復雜問題,而且也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細粒棘球絳蟲和多房棘球絳蟲的終宿主都是食肉類動物,中間宿主包括人和以有蹄動物為主的家畜或野獸以及嚙齒動物等。因此,棘球蚴病的控制不單是人醫的任務,大量的工作更有待獸醫界承擔,要充分發揮三級衛生保健網和積極調動畜牧獸醫防疫網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人醫和獸醫的有關專業防疫人員和科研人員,必須攜手工作,緊密配合,協調一致,實為一項重要的策略基于棘球絳蟲終宿主和中間宿主種的差異,加之自然地理條件又各有特點,故其地方防治措施要有靈活性,不能千篇一律,須根據流行特點,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綜合措施。
做好防病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有效形式的衛生宣傳,調動民眾防控此病的積極性。注意發揮群眾的群防作用,對棘球蚴病的防控不留死角。同時,還應該意識到,棘球蚴病防控的長期性,不是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就能控制住病情。這需要我們常年持之以恒,杜絕那些期望通過幾次宣傳教育,借助零星的防控手段,就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目的。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樣確保多元化、多樣化,借助多種宣傳媒介——涂片、電影、廣播等等,抑或,將棘球蚴病防控直接編寫到教材中去,為綜合防控此病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此病流行中,野犬是不得不防的對象??刂坪靡叭當盗?,必要情況下,積極捕殺野犬,同樣能很好防控此病的發生。
定期組織藥物驅蟲,用吡喹食餌性劑型,每年驅蟲7~8次,能很好防控此病的發生。這樣堅持數年后,一般能取得不錯的防控效果。
加強衛生檢疫工作,牦牛集中屠宰季節,肉品衛生檢疫工作,同樣不能有所忽視。一旦有肝臟感染棘球蚴病的情況,所有臟器集中執行無公害處理措施。結合深埋焚燒、挖坑深埋、藥物消毒、發酵制肥等等措施,控制病源臟器的四處擴散,更禁止拋食喂狗,以很好切斷此病的傳播感染途徑。此外,有私自屠宰牦牛的情況,務必要加強肉品檢疫,例行必要的衛生監督工作,確保屠宰肉品的安全可靠。在此病的流行中,嚼齒類動物為此病重要傳染媒介。由此,根據此病流行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滅鼠計劃,同樣能很好防控此病發生。注意處理病死老鼠尸體,避免被偷食,同樣能起到控制此病蔓延的目的。
牦牛棘球蚴病,是由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絳蟲幼蟲引起的泡型棘球蚴病即泡球蚴病。牦牛易感病例中,1~1.5歲牦牛感染癥狀最明顯。而且,隨著病情加重,蟲體壓迫腦髓壓迫,臨床將呈現典型的神經癥狀。
重視此病的防控,首先,重視棘球蚴病防控宣傳教育,積極調動民眾防控此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群眾的群防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要重視此病防控,將此病防控的細節提到應有的工作日程。在牦牛屠宰集中季節,發揮部門協作作用,嚴格肉食衛生檢疫,控制此病的擴散和蔓延。最后,切斷傳染途徑,有效控制野犬數量,積極捕殺野犬。期間,積極藥物驅蟲,用吡喹食餌性劑型每年驅蟲7~8次,對此病防控效果均要好。
參考文獻
[1]李永霞.我國棘球蚴病的流行現狀及其防控策略[J].獸醫導刊,2017,(17):17-18.
[2]馬建霞.高原牦牛棘球蚴病的防治探討[J].畜禽業,2017,28(9):102-103.
[3]呂廣賓.羊棘球蚴病的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