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時期,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引領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形成最廣泛的共識,是保證網絡文化建設方向正確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發揮網絡文化積極作用的必然要求,因此有著鮮明的時代特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有利于提高網民的道德意識水平
網絡文化的虛擬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使得海量的信息充斥于網絡,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降低了人們對正確道德觀念的理解、判斷和領悟。其中,大量的負面信息沖擊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造成了人們的道德責任感和道德行為的缺失,弱化了人們的道德認知與判斷能力,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道德問題和道德失范現象。
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的大量出現,很大程度上應歸結于網民自身道德素質不高、對自身要求不嚴格、對自己的言論不負責任。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和根本在于提高網民的道德意識水平。社會主流價值觀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堅持以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引導,加強網民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網民的道德意識水平,減少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的出現。
2.有利于降低網絡文化的社會風險
從網絡誕生之日起,西方發達國家就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和信息優勢,占據了網絡文化的統治地位,利用各種網絡傳播手段宣揚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導致各種主義、思潮充斥于網絡,馬克思主義不斷被消解、邊緣化,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受到沖擊和挑戰,從而加大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風險。
因此,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增強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指引下,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可以有效降低文化的社會風險。
3.有利于抵制網絡文化霸權
文化在使人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西方大國正是看到文化對人的重要影響,借助網絡途徑向他國傳播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妄圖形成文化霸權影響他國國民的價值取向。如果任其發展,就會使我國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向西方文化體系轉變,甚至有被同化為另一種文化體系的危險,在這種形勢下,保持我國文化獨立性的任務更加顯得緊迫。
抵制西方網絡文化霸權,最根本的措施就是發展我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網絡文化,保持網絡文化的獨立性。在人們的思想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情況下,更要強調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建設,維護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立。因此就必須堅持社會主流價值觀,并以此為原則和基準進行文化建設。
二、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引導網絡文化建設的途徑探析
在價值多樣化文化環境下,我們建設網絡文化,必須堅持以社會主流價值觀為主導,使我國的網絡文化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成熟、理性、有品位、有價值的內容原則,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以疏為主、疏堵結合,堅持管理與引導相結合,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占領網絡陣地。
一方面,尊重網民認知差異性和價值觀差異性,尊重網民的表達權
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和條件,還是發現和傳播真理的途徑。我國《憲法》第35條明確保護公民言論自由權,因此,必須尊重和保護網民的表達權,允許他們站在不同立場和角度表達各自利益訴求。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問題和矛盾層出不窮,網民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也千差萬別,言論趨向多元,意見發生分歧已經成為網絡文化的常態。
最近幾年,網絡群體性事件頻繁發生,既是新舊體制交織、利益分化等問題導致的各種現實矛盾在網絡上的集中反映,也與有些地方政府和領導習慣于把個人意志當作政府政策強制推行,壓制網民言論自由,引起網民反感密切相關。因此,尊重和保障網民言論自由,用包容的態度對待網絡上不同的聲音,有助于建設健康的網絡文化。
當然,尊重網民認知差異性和價值觀差異性,尊重網民的表達權,絕不是放任錯誤言論、違法言論肆意傳播,而是要樹立網絡意見多樣共生、和而不同的觀念,在差異和對話中不斷擴大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當多數網民的意見代表正確輿論時,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多數網民的意見引導輿論;當多數網民的意見不代表正確輿論時,也不能簡單地壓制、封堵網民發言,而是要坦誠對話,耐心說服,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充分根據不同社會階層、社會群體的愿望和訴求,做出決策。
另一方面,承認網絡文化傳播“西強我弱”的現實,積極傳播民族品牌,占領網絡文化傳播的主陣地
胡錦濤同志在考察《人民日報》時曾指出:“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新聞輿論領域的斗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
當前,美國等西方國家積極利用對信息技術的控制、信息產品的傾銷和網絡文化的滲透、
輸出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實現文化霸權的目的。隨著網絡普及,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通過網絡接收西方信息,西方對我國的意識形態滲透在急速加劇,已經嚴重地影響了“80后”、“90后”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國與西方國家的網絡文化爭奪戰,是一場“小米加步槍”與“飛機加大炮”之間的較量,只有在開放包容中才可能有所作為。
一方面,優化和完善網絡布局,加快光纜干線網建設,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增強網絡傳播硬實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掌握網絡傳播關鍵技術,控制關鍵環節,在制定網絡傳播規則中獲得發言權,才能真正獲得網絡文化傳播主動權和主導權。
另一方面,建設大批立足我國國情、扎根我國網民的民族品牌網站,在承認網絡傳播“西強我弱”的現實基礎上擴大網絡文化認同,在開放包容中形成思想共識,抵御西方文化霸權和意識形態滲透,確保網絡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和積極健康的發展方向。
傳播學的免疫效果理論和知溝理論都表明,受眾接受某類信息具有上限,在上限來臨后,受眾對這類信息的接受速度將放緩,如果此前的信息為反宣傳信息,那么,受眾將產生免疫效果,抵制接受這類信息。當西方文化通過網絡蜂擁而至時,只要我們堅守思想文化陣地,自覺擔負弘揚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責任,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網上傳播,增強理論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就一定能推動我國網絡文化繁榮發展。
三、結語
實踐表明,網絡已經成為各種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傳播和爭奪的重要陣地之一。因此,要主動占領網絡這塊陣地,取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動權,就必須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保證網絡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剔除網絡文化中各種錯誤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促使網絡文化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而不斷進步。
作者簡介:楊娟,中共寶雞市委黨校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