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要:新課標對老師的要求不再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的邏輯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學生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廣,(來自社會的、家庭、媒體、網絡等渠道的獲得)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個人知識的非專業,不能完全給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應的解答。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學習、專業化成長、培訓相當重要。從辨證的角度來講,外在的途徑和方法最終都是以老師自身的內在原因而發揮作用。只有教師內在的發展和自我成長有需要,教師才能在自我批評中學習和進步,才能真正意義上促使教師成長,從而促使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的成長中自我成長是通過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分析,反思、內化的成長。盡而實現教育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 自我評價;科學性;教育改革
伴隨著新課標、課改的腳步,教師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扮演著主導地位。改革是一個方向和目標,具體的操作方法還需要老師們的計劃和實施。角色的轉換必然形成一種教育無定法,根據學生需要而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教育改革多元化的發展形勢下,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在教育中作用相當大。
一、教師自我評價的含義
通過學習和閱讀2008年5月的文教資料我了解到了教師自我評價的含義:教師的自我評價屬于一種內部評價機制。它在培養教師的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更新自身觀念,提高教師內省力。實現教師自我評價對老師的成長意義重大。21世界需要的是創造、創新型人才。創造性強,能自我發展和成長的老師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國家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從早前的教育改革到99年新課標的實施,教育的改革中必然體現教師的改革、成長和發展。教師的自我評價正是促進教師成長以順應歷史的發展。
二、教師自我評價的意義和價值
教師面對的教育群體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其各自的個性發展。新課改主張教育要以人為本,學生的學習要自主探究、合作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已經從主體地位到主導地位。教師是教育活動中是合作者,是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權力,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但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卻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師自主權受到種種限制,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缺乏主體自主意識,從而限制了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阻礙了他們的專業發展,影響了教師專業化的進程,并且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根深蒂固的已有經驗的影響,他們在教育中角色的轉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改革是一個對新興的事物實踐過程。怎樣讓教育順應改革的發展。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評與評價,以順應改革的方向。教育的現狀要求我們打破傳統,創新思路。因此教師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也至關重要。如何讓教師在教師改革的發展中,順應改革發展成為了我們現階段關注的話題。教師如何在改革中順應歷史的發展也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教師是教師育人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發展直接影響到祖國的下一代。因此,實際生活和現實狀況要求我們必須把教師發展和地位放到首要位置。
教師的自我評價是指教師通過自我認識,進行自我分析,從而達到自我反省和提高的過程。人無完人,教師也不例外,他們在教學、教育過程中難免會面臨一些困惑和不解,那么教師面對困惑和不解時的態度相當重要。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是否能夠客觀評價和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對教師的自我成長相當重要。此時,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自我調節能力相當重要。只有教師自我客觀評價和判斷才能促使教師的自我成長。英國學者懷特等人對教師的自我評價給出了“行政性評價”和“專業性評價”兩種概念。一種是行政人員對教師進行的評價, 一種是從教師研究成果進行專業化的評價。我個人覺得教師的自我評價應優先于以上兩種評價。教師自我評價是教師自我成長的發展和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教師的成長、進步至關重要。只有自我自愿的成長和反思才能促進教師自身專業化的成長。
三、教師自我評價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教師的自我評價是教師學習和進步的標志。教師必須正確的進行自我的評價,才能順應改革的發展。從孔子時代的教育到現代教育,教育是一個歷經歷史的話題。教師的角色和地位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科學、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非常重要。教師自我評價的客觀性直接影響到教師評價的高效性。影響到教師成長的專業性發展。教師自我評價中普遍存在教師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水平太低,無法進行客觀評價并且沒有相關的文獻及評價指導意見和標準;教師自我評價的內容不全面,只能片面的自我評價與國家教育機構的相關要求相差甚遠,教師自我評價比較著重于教學工作的評價對教師職業道德、教學研究、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甚少;教師自我評價的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均為教師自己想到那里寫到那里不是系統的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作為評價主體參與性不夠全面,往往教師自我評價遵從學校領導的要求自身對評價本身不能做到主體上的重視和參與,并且不同的評價制作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側重點不同的標準導致教師的自我評價結果千差萬別。
四、影響教師自我評價的因素
教師自身對自我評價的影響因素:
1.教師固有的教學模式和評價對教師的影響;使教師不能做出科學的自我評價。
2.部分教師的個人觀念陳舊,導致教師不能進行科學的自我評價,師生關系不和諧;
3.教師固有知識的局限性對教師,使得學生的困惑得不到解決。
學校對教師自我評價影響的因素:
1.學校教育理念沒有完全的更新和發展,用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老師的標準。沒有把教師的自我評價納入教師的成長和發展中,形成了教師自我評價的不全面。人無完人,教師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學校政策評價方式單一化的情況下,很難對自己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
2.學校政策,測評評價方式的單一化,讓教師對自我的評價也僅僅停留于對學習成績和效果的測評方面。
來自于學生的因素和挑戰:
1.學生知識面越來越寬,挑戰了老師的知識量;
學生來自不同家庭,受到家庭教育模式不盡相同,學生知識參差不齊,讓教師教學呈現階梯狀發展。
2.學生的德育方面發展不夠完善,有時會體現對教師的不尊重,容易誤導教師的客觀自我評價。
五、教師自我評價改進措施和策略
關于學校評價的措施和策略:
1.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教師自我評價的制度、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和提高教師評價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發展。把教師的自我評價及階梯型成長和培養作為評價內容之一。不斷地學習、培訓提高教師自我成長、自我評價的意識。
2.明確教師自我評價的目的、制定因人而異的教師自我評價指標體系和選擇適宜的教師自我評價方法。培養骨干、學科帶頭機制,發展個人的長處,注重教師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促使教師做出較為完整、準確的自我評價。
關于教師自我評價的措施和策略:
1.教師的自我學習和理論知識的增加。
做學習型教師是國家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要多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和促進自我成長和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 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
2.教師增加減壓知識的學習,學會調節自我情緒;
通過課外參加一些積極的運動,調整自我心態,改變一些負面情緒。對自我行為做出全面、科學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小學、幼兒園教師女同志偏多,受自身生理因素的影響,更要注重情緒的自我調節。
3.教師不斷學習制定科學、客觀的SWOT分析。揚長避短,不斷成長。
關于學生因素的措施和策略:
1.在家長會中對于發展較弱的學生請家長配合、支持學生發展和學習,以達到教學水平的相對平衡。學生的教育是家校的不斷合力的結果。對于學生的教育任務可以增加一些社會調查、實踐等形式。 請知識面廣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已達到知識量普及的均衡型。
2.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整體水平;讓學生在尊師重道的情況下,大膽提出個人的觀點的想法。對于教師不解的問題,可以共同討論。借助網絡、資料等方式進行探究。之后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在教中學習。不斷擴寬學生的視野,利用假期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進行生生之間互動、分享。以增加學生間接知識的增加,促進學生的平衡性發展。
在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同時,注重整體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理論源自于實際生活又高于實際生活。理論也可以指導我們的實際生活。為教師制定科學的評價模式,及時肯定教師的進步和發展。用科學方法指導實踐。如:遇到老師回答不上來學生問題,老師可以查閱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切勿回避。實踐中的證實。當老師平等的待學生,學生也會尊重老師。老師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實現自我的價值。也促進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教資料2006年34期》
[2]期刊《圖書館雜志1991年02期》
[3]期刊《求實2012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