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開展的探知新知、解決問題活動,實際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支撐活動。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客體,學習活動的主體,所開展的探知新知、解決問題等各項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活動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致使學生學習失去興趣。近年來,本人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現行教學綱要內容,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了嘗試和探究,現將教研收獲進行簡要論述。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也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產生濃厚的強烈的興趣。要想在數學教學中取得成績,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培養有用的人才,就一定要解決好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生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這門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談培養學生興趣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教師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
正所謂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學家曾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要想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過硬的數學專業知識,還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用我們的個人魅力去感染每個學生。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們,肩負著教育下一代人才的重任。在當今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可謂是一日一個樣。如果我們教師還僅僅停留在用粉筆在黑板上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不充實自己的大腦,大部分學生會“吃”不飽,會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而多媒體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它進入課堂,超越了傳統教育教學的視野,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學的密度和容量,能創造出使知識、學問來源多樣化的教育環境,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們解決問題、克服苦難、主動進取的“助推劑”。學生開展互助學習活動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找準問題的“癥結”,進行問題的有效解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作為支撐。而初中生內心情感具有波動性和反復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善于結合教學目標及要求,設置出融洽、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和激發學生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主動“投身”教學情境,開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學習活動。誠然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上課的第一分鐘我們就要開始著手。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數學課,就要精心設計一個新穎、特別的導入方法,就是情景導課,設置懸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就是懸念法。導入新課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施,設計導入法要特別注意思維的啟發性和導入的趣味性,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師的教學要有藝術性。
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一堂課一般不會超過二十分鐘。教師要注重課堂藝術,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能否完成既定的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如果只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僅僅是教師的講,沒有學生的思和練等過程,學生就很容易疲勞,就會會走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要使每節課都是高效課堂,就要求我們教師加強教學藝術,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讓學生被我們的教學藝術所吸引,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綜上所述,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學好數學課,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陪伴學生一生,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只有學生愛學、會學,學生才能真正有所學。
參考文獻:
[1]如何高效學數學(初中版) 作者:周繼光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5.1
[2]數學教學之我見【J】班貴芹 吉林教育 2009.5
[3]探究式教學對培養數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吳勇明.江西師范大學 2004.9
作者簡介:
陳斌,男,漢,1982年6月生,寶雞市鳳縣鳳州初級中學教師,本科,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