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桂
摘要: 計算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小學生必備的一項數學能力。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影響著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但教師常受“計算錯誤”的困惑,做了大量題目,錯誤率居高不下,錯誤的原因也層出不窮。對此,本文對學生計算易錯原因開展分析,并提出矯正對策,以提高學生的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
關鍵詞: 計算;分析;易錯原因;矯正對策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準確地進行運算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計算錯誤不可避免,但如何針對錯誤原因進行矯正是一個難題。那么,教師應該從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思維過程、訓練形式等方面加以思考,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一、學生計算易錯原因分析
(一)計算基礎不牢
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是形成基本計算方法、鍛煉計算能力的基本前提[1]。由于學生對概念、算法、法則、定律等沒有深刻理解,依賴死記硬背,在計算時不能靈活、正確地運用這些知識,導致計算錯誤,速度慢。
(二)檢查意識薄弱
學生對于檢查不夠重視,或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檢查。檢查的途徑主要就是驗算,但一些學生是為了驗算而驗算,即使錯誤也沒有發現。主動驗算、主動發現問題的學生很少,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反思錯誤,糾正錯誤。
(三)學習習慣不好
有時候,學生并不是不會計算,而是由于不良習慣導致審題錯誤、數字抄錯、不打草稿、背錯口訣、字跡潦草、省略步驟、忽視檢查等。有的學生計算時一心二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錯誤,不及時統計、反思自己的錯誤,導致一錯再錯。
(四)定勢思維干擾
定勢思維是由于前期活動中產生的心理傾向,在后期活動中對人選擇方法產生阻礙作用。以4.3+0.7-4.3+0.7=4.3+0.7-(4.3+0.7)=0為例,在這四則運算中,學生受數字特征和運算符號的影響,形成心理錯覺,固化解題方法,導致計算錯誤[2]。
二、基于學生計算易錯原因的矯正對策
(一)夯實計算基礎,注重知識系統性
為了準確、靈活、快速的計算,學生要將基本知識牢固掌握。由于計算貫穿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其知識都是層層遞進的,一旦前面知識掌握不牢,后面的計算就舉步維艱。所以教師在夯實學生基礎時,注重知識的系統性,通過全方位的重復訓練,逐步奠定堅實的計算基礎。例如,計算31×25×4時,學生應當一眼看出運用乘法結合律得出31×(25×4),注重運用能力的提高。在重復練習中可以采用玩撲克牌(24點),奪紅旗,聽算,對口令,等游戲競爭形式,將小學生對于游戲的熱情轉移到計算訓練中。
(二)增強檢查意識,提升糾正主動性
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糾錯。將錯題轉變為有用的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檢查意識是一條重要的矯正途徑。當學生計算錯誤時,老師不要急于糾正,也不可責備學生,通過適當提醒,引導學生自己檢查出錯誤,這樣既讓學生對錯題有了深刻的印象,也獲得一些成就感,甚至產生探究錯誤原因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培養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準確性
想要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必須認真審題,不急躁,看清數據和運算符號,讓選擇的計算順序、方法更準確、合理。其次,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得借助任何計算工具,善于打草稿。另外,合理使用草稿紙,自覺進行檢查驗算,養成有錯必改的習慣,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時,規范的書寫也能表達出運算思路,因此,字跡要工整,格式內容要規范,確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據。
(四)注重思維過程,促進思維多維性
往往計算能力強的學生,主要是因為其已經掌握運算法則和技巧,具備了數學運算系統的知識,在計算時可以快速、準確地選擇簡便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體現。運算的本質其實就是推理,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重視計算的思維過程,促進思維多維性,幫助學生積累計算經驗,養成科學、迅速、準確的思維能力[3]。例如,教學32×25的乘法時,32÷4=8,25×4=100,32×25=(32÷4)×(25×4)=8×100=800,在計算步驟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找到計算方法,進而加快計算速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計算能力的提高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不是一朝一夕及能提高的。計算錯誤的產生與教學息息相關,教師要主動發現、思考錯誤的原因,整合錯題資源,重視思維過程,開展多元化的訓練活動,制定有針對性、長遠的訓練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文婷.小學數學計算中錯誤原因及有效防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123-124.
[2] 謝菁. 關于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薄弱成因的思考[A]. .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3] 胡明秀.如何“變錯為寶”——小學數學錯題的分析與再利用[J].名師在線,2018(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