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晶
摘要:眾所周知: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健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受到重視的程度與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兒階段年齡在三至六歲,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健康的心理能使孩子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發揮出來。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健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受到重視的程度與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兒階段年齡在三至六歲,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健康的心理能使孩子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發揮出來。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那么,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行成安全感和信賴感,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1.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比如:新入園的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親人分開時,會經過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表現為經常哭鬧一陣,部分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這時我們可為幼兒準備一些色彩鮮艷、材料輕軟、安全的布娃娃、絨毛小動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我愛我家”活動區域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經常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幼兒,幫幼兒穿衣服、脫鞋子,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影響幼兒
人與人互為環境,對幼兒來說教師就是其環境。要形成健康環境,教師行為態度必須端正,否則創造幼兒心理發展的健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幼兒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熊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操心,彈琴、唱歌、跳舞、繪畫樣樣要教。特別是時刻擔心這些熊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打我”“老師,她拿了我的蠟筆”“老師,他沒坐好……”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一多,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的情緒。這時作為教師就應該盡量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而是應該盡量保持積極愉快得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合理運用教育策略,使他們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擁有健康的心理
1.在游戲中滲透心理教育內容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的生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主,在游戲和日常行為生活中進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如:在我班的“喝茶吧”區域游戲中,幼兒可以充當老板、顧客、服務員等各種角色,教師適時地參與游戲,引導幼兒模仿老板賣茶葉、顧客品茶、服務員為顧客表演茶藝等等。游戲既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發展了幼兒語言,又使得幼兒心情愉快。游戲培養了幼兒為別人著想、與人溝通和禮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在這些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例如:中班語言活動“小精靈克比”。克比是個喜歡幫助別人的小精靈,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孩子都比較自私,霸道,缺乏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們利用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設計系列活動,讓故事中小精靈克比的事例,感染幼兒,并通過表演活動及有針對性的談話活動,幫助幼兒初步形成幫助別人的意識,形成樂于助人良好性格。因此,通過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游戲活動的開展及一日生活常規管理,有意識的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其中,挖掘各個活動的心理培養目標,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
3.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開設了設立生活區、益智區等區域,開展了扣扣子、闖迷宮、下棋等活動,還設立了表演區“開心舞臺”,開展了“寶貝才藝秀”、“大聯歡”等活動,幫助幼兒建立自信,讓孩子們敢于表現自己。我們就是要讓幼兒在困難情境中感受心理壓力,在克服困難中體驗戰勝挫折的過程,在解決問題后總結分析經驗教訓,從而有效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
總之,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教師應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幼兒不良心理扼殺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用愛心、耐心、誠心、責任心、陪伴孩子們度過幼兒時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