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麗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發展給教師、學生帶來了充足的學習自由,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豐富小學生主動學、學中用的積極學習經驗,使其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促使小學生實現語文進步與成長,為語文課程的終身教育做好準備。本文將從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組織探究式發現活動,激發學生認知欲望;組織即時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生遷移意識三個角度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促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以生為本、策略探究
許多教師都認為小學生單純如一張白紙,懵懂無知,需要教師事無巨細的指導與幫助,所以選擇通過簡便的知識單向傳遞組織語文知識教學,過于強調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我們必須要承認,記憶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基本前提,但是卻不是唯一方式。相反,我國小學生從小便生活在以漢語為主要交際語言的現實環境之中,這些生活經歷本身便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資源,而且小學生本身也有發現、探究等有意義學習欲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思想,相信、尊重小學生,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讓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實現人生理想奠定基礎。
一、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受到年齡影響,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對萬事萬物都有旺盛的求知欲,而且十分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敢于嘗試與冒險。但是,這一成長特點也將導致小學生對單一、枯燥、一成不變的語文課堂失去興趣,根本無法產生自主學習欲望。因此,要想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便要組織趣味性語文教學活動,保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趣意盎然的語文課堂上產生自主學習欲望。
就如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課教學中,我便將語文閱讀與繪畫活動結合起來,循循善誘地引導小學生思考小鹿的玫瑰花為何沒有白栽。在語文課堂上,我會有感情地朗讀《小鹿的玫瑰花》一文內容,根據具體的情節設置停頓,讓小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創作一幅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畫面。待我讀完課文內容之后,學生正好完成畫畫,然后他們便需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畫面內容,闡述自己的創作想法。接下來,學生便需猜測為何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種,閱讀《小鹿的玫瑰花》課文內容。如此一來,學生便可充滿激情地學習本課生字詞、篇章布局與結構分析、主旨思想與情感等知識。
二、組織探究式發現活動,激發學生認知欲望
探究式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小學生在學習中落實想象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了探究教學的重要性,我國新課改也將探究教學作為組織課堂活動的基本形式。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改革機遇豐富小學生的探究經驗,使其在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與提出問題活動中產生更加深入的求知欲望,促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在《望廬山瀑布》古詩教學中,筆者便讓小學生們自主探究古詩知識。首先,小學生需獨立朗誦《望廬山瀑布》,利用古詩注釋與字典學習本課生字詞與古今異義詞,了解漢字在古詩意境中的具體內容,初步翻譯古詩內容。其次,小學生需以4人為一組,每人負責翻譯一個句子,全員討論不同的翻譯結論,匯總與整理規范的白話語言。接下來,學生便需討論作者在詩中描述的美麗景象,嘗試分析作者在創作《望廬山瀑布》時的思想感情。為了保證學生古詩分析的準確性,筆者鼓勵小學生調查《望廬山瀑布》的寫作背景,在具體時代下提煉本詩思想主旨。
三、組織即時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生遷移意識
學好一門語言的目的在于應用與交際,語文是小學生應用祖國文字與文學知識的基本科目,本身便是小學生完成日常交際與表達的語言媒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便應及時組織語文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早早樹立語文應用意識,訓練小學生遷移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通過實踐探索,小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思考學好語文的現實意義,使其實現深度學習,順利進入下一輪自主學習活動,形成積極的學習循環。
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的基本組成,且年級越小,識字寫字教學就越重要。為了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我要求本班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漢字,認真描摹漢字的字形結構與寫法,希望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比如,有的小學生認真收集了自己家庭成員的名字,有的小學生則描摹了教室內張貼的學生行為守則部分內容,有的小學生則寫下了自己家庭地址的名字,還有的小學生描摹了學校名稱,等等。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為了讓小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一個教學口號,能夠切實轉變小學生被動接受與敷衍了事的學習狀態,遵循語文課程的一般規律實現有效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分析小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與發展可能,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活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完成提效減負這一時代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甘春暉.新課程概念下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自主思考習慣的養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8):82-83.
[2]田麗紅.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