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立新
摘要: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也在逐漸加強。朗讀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升語文整體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接下來詳細闡述了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做具體闡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能力的培養
引言:
語文作文能夠體現小學生自身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以及對各種綜合知識的掌握能力。一直以來,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對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方式。能夠寫好作文的小學生,語文學習相對輕松。寫好作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教育部門才致力于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1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分析
1.1促進寫作興趣
當小學生自身具備了足夠豐富的想象能力,便會有比較強烈的傾訴欲望,便會有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的念頭,自然會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會對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感興趣,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進而出色地完成作文,同時也能使其思維得到訓練。
1.2培養寫作特點
每個人的寫作特點都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想象力。正是由于所有人的想象力不同,而且千變萬化,因此寫作才會有各自的特點。想象力的培養,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2 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學生朗讀時間不足,朗讀內容不夠豐富
現階段,小學生語文朗讀時間不足,朗讀內容不豐富。根據了解,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認識不足,認為朗讀會占用課堂講課的時間,而且很多教師往往過分注重朗讀的形式而忽略了效果?;诜N種原因,導致小學生的朗讀時間大約只有五分鐘,不到上課時間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因為過分關注尖子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朗讀狀況,學生因為缺少朗讀興趣和機會,所以朗讀水平難以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課文,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朗讀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2.2學生朗讀興趣不高,朗讀目標不夠明確
目前,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著因為朗讀目標不明確而導致的朗讀興趣不高,整體語文素質偏低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可以提高小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就是朗讀,朗讀首先可以幫助小學生掌握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既擴展了思維,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增強自身的語感,加強語言的規范性。
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3.1注重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知識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多給予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力。鼓勵學生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和見解,形成師生間的能動交流。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的束縛,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不敢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不可收拾,于是課堂上總是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下面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的接受知識。偶爾某個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學生的這種直覺思想視為“異端”,大聲喝斥,要么說,學生是笨蛋,或者給其扣上一個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的大帽子,被趕出教室……好端端一個思維就這樣被一棍打死,長此以往,這種千篇一律,萬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殺了多少學生的天才思維。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學法,注重教法。
3.2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
想象力來源于學生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通過對身邊所見所聞產生感悟和聯想,從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拓展。因此,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力,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想象力,老師應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一切進行細心觀察,培養他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從而促進學生們想象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老師可為學生細細講解。要想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首先可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所描述的幾種事物:把自己想象成水珠,水珠搖搖晃晃地躺在荷葉上,就像是躺在搖籃里一樣,而且在陽光下,水珠自身會經過折射發出一閃一閃的光來,就像是在眨著眼睛。讓學生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便會有更切身的體會。
3.3科學指導,優化朗讀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做出積極的評價,能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有效,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快速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教師優化朗讀評價,要根據個人情況采取多重標準,既要對學生的朗讀做出肯定評價,又要發現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積極鼓勵進行推廣。朗讀評價并不是專一于教師對學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也可以采取師生朗讀互評、同學朗讀互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尊重不同學生的立場,有利于教師教學更加靈活,而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更有利于小學生朗讀水平的進步。
4 結語
學習語文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讀書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腳踏實地和切實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興趣是第一任老師,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教師要注重學生相關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只有深刻地把握相關知識,準確把握住課文情感的走向,注重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才能使得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8.
[2]呂雅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