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梅
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從創設豐富教學情境、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增加探索性內容、提供實踐操作機會、合理使用教學評價幾方面重點探討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以期通過本文研究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前言:
創新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小學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若想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則需要從小學階段入手,將創新教育滲透在小學教育的始終,構筑寬松愉悅的小學教育環境,激活學生思維理念,促使學生將思想上的靈感轉換為具體行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此,本文以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策略研究為題,對其相關內容作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創新思維培養是素質教育活動開展中永恒不變的話題,但是就當前小學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
一方面,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應試教育思維影響根深蒂固,部分小學教育者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思維的局限,將分數看作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指標,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往往以口頭講解的方式進行,師生被動不足,使得學生淪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難以主動思考問題和深入探究問題。
另一方面,學生思維模式固定。小學生習慣了固定的思維模式,難以從逆向思維或者發散性角度思考問題,更不能將所掌握的知識點與生活中的現實現象緊密聯系,學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同時,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概括歸納能力、觀察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無法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現象,在綜合因素作用之下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受限。
二、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一)創設豐富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因此,小學教育者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小學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認知規律為依據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創設豐富教學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與學生的思想認知產生沖突,促使學生萌發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達到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此外,小學教育者還需要以教材為藍本設計梯度教學問題,通過討論、辯論、描述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二)巧妙運用信息技術
小學教育者要牢牢抓住“互聯網+教育”的改革契機,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創新潛能的開發插上現代化“羽翼”。對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吃透小學教學教材,將教材中的靜態文字轉換為生動形象、動態多元的視頻、圖片、動畫等,并以音樂的方式營造良好小學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使得學生在色彩、線條、音頻的刺激之下迸發靈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小學教育工作者要構建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于課前錄制10分鐘以內的教學視頻,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預習,在課堂環節中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創新性探索實踐活動之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增加探索性內容
從整體上來說,小學教育的教學內容以經典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知識為主,在長時間的檢驗之下這些內容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值得說明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分辨能力較為薄弱,教師如果一直應用沒有爭議的權威性教學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桎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得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小學教育者可以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性的拓展教學內容,增設探索性環節,引導學生以實際調研、統計歸納、小組討論、課題研究等形式對某一問題進行集中分析,根據所呈現的結果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這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探索精神的培養具有良好作用,也可以從側面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能力。
(四)提供實踐操作機會
實踐是創新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形成的源泉,如果創新沒有經歷實踐的檢驗,那么創新則是“紙上談兵”,并不具備其本身的實際價值。因此,在小學教育環節中,教育者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動手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將腦海中的思路想法付諸行動,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對此,小學學校及教育者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手工制作當中,在團體實踐中迸發靈感。
(五)合理使用教學評價
小學教育者要擺脫傳統教育思維的局限,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將小學教育的主動權轉移到學生手中,秉持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對現有的教學評價加以調整和完善,夯實小學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才橫過。第一,教師要始終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表現予以正確的評價,以鼓勵性語言為主,還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方式的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使學生將創新思維活動繼續下去。第二,教師要運用“賞識教育”,在總結環節中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啟發學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并在實踐當中檢驗自己的創新想法,促使學生將創新思維轉換為實踐成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始環節,作為教育者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并通過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探索性教學內容的增加、實踐操作機會的提供、教學評價的合理使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小學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創新學習活動當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釋元,喻靜雯,舒盛平.本科地方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培養的個案研究——基于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視角[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4):87-93.
[2]龐偉.基于小學教育的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7(36):3.
[3]杜尚榮.論教育性小學全科教師的內涵、特征及培養路徑[J].江漢學術,2017,36(05):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