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文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是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打破傳統教育模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建自己獨特有效的教育模式,提高學習效率,增加教學趣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就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進行詳細地敘述。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
新課改以來教育教學工作一直受到教育者重視,但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少之又少,沒有一個好的教育方法導致學生還是按照傳統的思維學習,學生學習效率低,對語文教學沒有興趣,所以教師不僅要提升自身素養,還要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實踐。
一、改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應試教育是以分數來評論學生優良差可的,但是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且具有個人特長的人才,所以在新的教育下要求教師有新的教育模式,開發學生思維,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案。
首先,讓學生在了解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作為教師在課前可以針對本節課內容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搜集有關本節課的知識。例如,小學古詩《床前明月光》,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詩人的背景人生履歷,這樣可以讓學生更能體會詩人作詩時的心情,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自學能力,還能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其次,教師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而且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互動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創建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探討交流互動中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消除學生的厭煩的心理,讓學生愛上語文教學,能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這種打破傳統教師主宰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互動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
興趣是所有學習活動的動力,作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別具心裁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講的內容上來,讓學生參加整節課的互動,這樣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想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一定要幫學生樹立自信,在實踐教學中設法給學生成功的滿足,并表揚學生讓他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種,無論回答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表揚,學生有了成功感就會對語文產生興趣,也就更主動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其次,結合教材,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本中的意境。教師應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結構,把書本中的情形以投影儀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置身其中,體會人、物、景的情景,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體會到書中的情感。這樣比教師拿著課本說講效果要好很多,能引導學生投入精神。教師作為課程的指導者,應指引學生獨自思考,激發學生對課堂語文教學的興趣。最后,一定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保證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并且教師授課要有感染力,在課堂傳授文化知識的時候要注意語音變化,注入自己感情,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利用各種各樣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學模式與方法要多樣化,所以就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總結歸納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方法主要有:觀察學習法、游戲法、分組討論法、情景法和戶外實踐法等。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自身特點與興趣愛好開展不同的班級活動。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幽默風趣的故事,讓學生在笑聲中了解一些相關知識,適當的幽默笑話是活躍氣氛的催化劑。在上課前教師可以跟學生談論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談論明星或電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語文課中做預熱活動,在輕松的課前環境中教師可以介紹課文中的人和事,以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課中來。
例如魯迅的《三味書屋》,上課之前老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搜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成長故事,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充分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搜集課文主人公成長的相關圖片以及主人公各個成長階段的圖片及視頻。課中教師先放一段魯迅先生的視頻,把學生注意力先吸引過來。然后讓大家分享課下搜集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指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情,打破傳統課堂學生不敢發言沉悶死寂的氣氛。這樣師生互動,不僅能使師生關系融洽,更能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本節課知識。
但是對于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學生,正處于語言初蒙階段,對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景與物不能全面認知,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小學生進行戶外觀察,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植物園、動物園進行觀看,讓學生近距離接近動物,這樣學生能更形象地表述出動物的特點,記憶會比較深刻 。帶學生參觀植物,并給學生布留作業,例如可以收集不同葉子,回家做成標本并寫下每種植物的名稱,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作品設置獎項,表揚鼓勵學生,這樣能更加激勵學生學習的欲望。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措施有很多,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在探求教育方法的路上需要不斷地探究與創新。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謹記素質教育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促進學生優勢的發揮,健康的成長。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之間更要相互合作,通過實踐教學不斷積累出適合新教育的措施,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更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美香.試論基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8,5(24):334-335.
[2]劉簡.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18):163.
[3]宮喜武.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精品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252-253.
[4]劉晶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0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