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躍
編者按:12月4日至7日,全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召開。按照全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下一步基層黨建重點工作包括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要深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不斷提高組織力;要思考探索城市黨建工作格局,注重條塊協同、上下聯動;要把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要注重智慧黨建建設。
入冬以來,黔江區城西街道關云村黨支部書記劉宗華忙得不可開交——年前,他要帶領村民們把油茶苗全部種植到位。
關云村,是城西街道八個村和社區中唯一的深度貧困村。發展油茶產業、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是城西街道黨工委交給劉宗華的任務。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城西街道黨工委書記曾祥遠如是說。
黨的十九大以來,黔江區城西街道積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路徑,開辟了黨建“多元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黨員積分制管理”、“智慧城西”大數據平臺、“三社聯動”等路徑,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和先進做法。
抱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通過“盤活資源、股份分紅、異地置業、服務創收”,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
深秋的黔江,漫山金黃。此時的鄉村,稻米已然入倉,農戶們正謀劃著來年的發展。
在關云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們在村干部組織下,丈量自家的土地,對剛入股油茶產業的土地進行確權。
作為深度貧困村,關云村山高坡陡路遠,集體經濟薄弱,現有貧困戶60戶,又因為位于黔江城市飲用水源地洞塘水庫上游區域,不適宜發展養殖業。
城西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為,關云村要發展,首要任務是建強基層黨組織、選好帶頭人。
今年5月,遠在重慶主城某汽車配件公司務工的劉宗華“臨危受命”,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既然不能念‘水文章,那就必須念好‘山字經。”劉宗華想。
經過多番論證,關云村以“公司+集體+農戶”的方式,轉變土地流轉方式,實施股份分紅,農戶以土地入股,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業主發展油茶產業,規劃種植油茶3000畝。待油茶產生收益后,分紅業主占51%、農戶占40%、村集體占9%。
“油茶投產前,業主方每年將給農戶每畝土地100元,這樣一來,農戶在待產期也能實現增收。”劉宗華稱。
更為重要的是,9%的分紅也會讓村集體經濟活躍起來。投產后,村級集體經濟可實現年收入20萬元以上。
關云村,只是城西街道在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10月19日,城西街道塘坊社區“塘大關”(塘坊社區、大莊社區、關云村)便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在緊張有序地打樁、澆筑。
修建的“塘大關”便民服務中心位于國道319線旁。該條公路穿過塘坊社區核心地帶,沿線居民集中,商業較為發達。
項目建成后,中心閑置的房間將出租,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曾祥遠介紹,近年來,城西街道通過“盤活資源、股份分紅、異地置業、服務創收”等舉措,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
盤活資源,即盤活水井灣社區閑置15年的土地資源新建便民服務中心,帶動迎賓、大莊、冊山社區啟用閑置地票資金入股,出租門面及富余樓層;洞塘社區盤活閑置資產建設經營性用房。
股份分紅,即轉變土地流轉方式,在關云村油茶種植加工基地采取“公司+集體+農戶”發展模式,種植油茶3000畝,按照“51:9:40”的比例分紅。
異地置業,即堅持先發展社區帶動欠發展社區,成立區域聯合黨總支。關云村和大莊社區通過“一事一議”在塘坊社區異地置業,聯合建設經營性用房,出租富余樓層。
服務創收,即在水井灣社區試點成立家政公司、物管公司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拓寬集體經濟收入增長渠道。
這樣一來,城西街道逐步建立社區(村)財務收支管理制度,集體經濟收入可用于社區(村)干部激勵、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維護及困難幫扶等便民利民活動,從而不斷融洽黨群干群關系,提升基層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提升基層整體服務能力
——以“智慧城西”“三社聯動”等模式創新服務民生,為群眾提供更加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
近日,城西街道迎賓社區居民老王在“智慧城西”大數據平臺上反映,國道319線黔州隧道附近人行道旁的宣傳標語污損嚴重,希望能及時處理。收到信息后,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回復,并立即安排人手處理。問題解決后,工作人員將處理完的圖片上傳到平臺上。
在城西街道,“智慧城西”APP火了。
群眾通過使用“智慧城西”群眾版APP,可以實時辦理事項、咨詢政策、投訴求助等,操作過程就如發朋友圈一樣便捷。
收到群眾相關反映后,工作人員迅速定位所屬網格,分配給對應網絡工作人員或志愿者處理并進行回復。辦理事項完結后,工作人員將處理結果上傳到平臺,群眾很快就能在APP上知曉處理結果。
處理時間有明確規定:咨詢事項1小時內辦結;一般事項3小時內辦結;需其他部門協調共同處理的,24小時內辦結;涉及街道、社區(村)干部的事項,交由街道主要領導處理。
10月31日,城西街道水井灣社區,居民劉琦說起之前自己碰到的一次意外,不禁連連感嘆:“如果不是‘一鍵呼叫,我現在都不知道在哪兒。”
劉琦今年76歲,老伴很早就去世了,獨居多年。
10月23日上午,劉琦在家中突然暈倒,等稍微恢復意識后,他想起桌上的特制手機,隨即找出手機,按下“一鍵呼叫”按鈕。電話那頭,兒子得知情況后,立馬通知醫院。約10分鐘后,急救車到達,將劉大爺送到附近醫院救治。因救治及時,劉琦很快脫離危險。
原來,城西街道給轄區留守老人、殘疾人大多配有特制手機。他們只需按下“一鍵呼叫”,就能與子女或其他監護人通話;還可選擇“一鍵發送”將信息發送至“智慧城西”平臺,專職工作人員就會通知附近志愿者到家里看望。
…………
據了解,“智慧城西”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創新開發的社會治理與服務大數據平臺系統。從2017年5月10日運行測試以來,平臺已注冊用戶15945人,上報事件6715件,處結率為99.8%。
“線上75個網格,對應線下75個黨組織,75個網格長全是黨員。”曾祥遠說,全街道700余名黨員信息,已經與“智慧城西”平臺網格化管理信息實現了無縫對接。
城西街道運用“智慧城西”平臺,實現了線上與線下聯動,及時高效地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
此外,城西街道還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建立起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工為核心、以社會組織為支撐的“三社聯動”工作模式,相繼開展了困難群眾幫扶、文明勸導、城市環境整治、健康義診等便民利民志愿活動。
調動黨員謀事創業的熱情
——采用積分制管理方式,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181分,第一名。這既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種激勵和鞭策。”10月19日,黔江區城西街道水井灣社區黨員鄒廷文很高興——在第三季度考核中,他因服務群眾表現突出,綜合成績排名第一。
鄒廷文現為黔江區廣播電視大學職工。平常,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積極投身到社區的各項建設管理服務工作中。
水井灣社區黨委書記常祖國告訴記者,今年,水井灣社區采用積分制管理方式對轄區黨員干部、居民的綜合表現分為安全穩定、城建環保、社會公德、其他這四類進行量化管理,按照黨員居民自評、黨小組初評、黨支部評定方式,每季度最后一月24日至30日對積分前15名進行公示并獎勵,以此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
在水井灣社區積分制管理中,積分由基礎分、獎分和扣分三部分組成,其中,基礎分為100分。總積分由基礎分、獎分和扣分組成。譬如,在安全穩定類中,提供掃黑除惡線索的,將獎勵20分;因家庭防范不力發生火災、盜竊案件的扣10分。
常祖國說,積分實行累積使用,獎勵之后不清零。獎勵形式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積分同時與評優掛鉤,作為評選“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居民”“五好家庭”“鄉賢”以及向上級申報的各類“道德模范”“勞動模范”和先進典型的重要參考。
“像這樣創新性開展基層黨建工作,引領社會治理的做法值得向各社區(村)學習推廣。”常祖國感嘆。
…………
創新社會治理重心在基層,加強基層黨建重心也在基層。黔江區城西街道探索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有效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向基層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