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京山縣博物館,湖北 京山 431800)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宏觀背景下如何繼續推動博物館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發揮重要作用,每一個博物館人都應該冷靜地認清新時代歷史所賦予我們的使命與責任,以博物館為場所,借助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努力“讓文物活起來”,發揮文物資源服務于社會發展的最大功效。
京山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距今約5000年的屈家嶺文化時期,在京山這片土地上就有早期先民生活(屈家嶺文化因1955—1957年首次發現于湖北京山屈家嶺而得名)。到了商周時期,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的先民活動更是興盛。尤其是處在西周晚期以后的曾國蘇家壟遺址(位于京山縣坪壩鎮蘇家壟村),近年來的考古調查發現表明其是一處大規模的集生活、居住、冶煉為一體的曾國大型聚落遺址。此后,京山縣歷史幾經變遷,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筆者是湖北省京山縣博物館的一名普通文博工作人員。京山縣博物館是以陳列展示京山歷史文化為主的縣級博物館,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全縣群眾包括外來參觀群眾進行縣域文化的宣傳教育。京山縣博物館現有四個基本常設陳列:“京山縣出土文物展”,主要陳列展示京山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屈家嶺文化的遺物、商周時期特別是曾國出土青銅器以及一些精品瓷器;“京山縣革命斗爭史展”,主要陳列展示李先念等革命同志在京山縣創建新四軍第五師的過程并在此展開抗日斗爭的豐富史料及實物;“張文秋生平業跡展”,主要陳列展示誕生于京山縣的革命先烈、毛澤東主席的雙兒女親家——張文秋的傳奇革命經歷;“張文秋居室書房復原展”,主要復原陳列展示張文秋同志在北京的臥室、書房、工作環境等。作為一名基層文博工作人員,理應為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做出自己的貢獻。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本館實際,就縣級博物館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出路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以期能夠對類似的縣級文博單位走出發展困境起到綿薄作用。
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基層文博工作經驗,總結出縣級博物館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主要問題的制約。
第一,經費不足嚴重制約著縣級博物館各項工作的開展。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其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財政補貼。尤其是基層縣級博物館,其經費來源更為單一。筆者所在的京山縣博物館,其運行經費來源只有財政補貼,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創收途徑。但僅僅依靠財政的補貼并不能滿足于本館各項工作開展的經費需求,這就導致了本館在很多情況下捉襟見肘。當有陳列展覽的想法和現實需求、有文物調查的需要、有場館設備更新維護的需求時,限于經費的制約無法進行,致使各項工作計劃擱淺。
第二,文博專業人才緊缺使得縣級博物館很難取得長足發展。縣級博物館文博專業人才緊缺是歷史與現實共同造成的。一是縣級人事主管部門不重視縣級博物館的工作,在人事安排上有很大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做到讓專業人才來管理運營博物館;二是縣級博物館在自身建設中不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很多縣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并非文博專業科班出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水平有限,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博物館建設的需要。就京山縣博物館而言,擁有正規編制的文博人員只有5人,包括筆者在內,基本沒有正規院校畢業的文博專業人才。同時,限于地域和發展上升空間的局限,很難吸引高層次文博專業人才,導致縣級博物館文博隊伍斷層,沒有新鮮血液輸入。
第三,文物資源匱乏,尤其是缺乏精品文物;館舍面積小,設備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最新的陳列展覽策劃方案的需求。就京山縣博物館而言,雖然京山縣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加之一些歷史原因,致使本縣出土的很多精品文物并沒有留在縣博物館陳列展出。例如,被譽為青銅器“十大國寶”之一的曾中游父方壺就出土于本縣的蘇家壟墓地,但其真品并不在本縣博物館。類似的種種情況還有很多。京山縣博物館目前的館舍陳列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很多設施設備老舊,限于經費原因無法更新換代,日常的維護也僅僅是能夠滿足博物館運行的基本需求。
通過調查和了解,以上幾個主要問題并非京山縣博物館的特例,在全國很多縣級博物館都存在著這些問題。當然,縣級博物館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不過在上述幾個主要問題得以解決的情況下,其他很多小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縣級博物館要想在新時代背景下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社會功能,必須清醒地認識自身問題所在,通過政府主管部門和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只有這樣,縣級博物館才能走出困境,取得長足發展。在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和實際,就解決縣級博物館上述主要問題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和建議,為縣級博物館突破發展瓶頸貢獻一份力量。
首先,就經費問題而言。博物館免費開放是我國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所做出的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由于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不可能給縣級博物館大量充足的財政經費支持。這種情況下,縣級博物館要想更好地運營發展下去,必須變革經營理念,主動尋找社會資源,積極拓展經費來源渠道。一是大力發展文創產業,與企業合作,結合本地文化特色,生產一些特色的文創產品,在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旅游場所售賣,來增加博物館收入;二是可以設立專門的博物館運營基金,聯系本地的文化名人、熱衷于博物館事業的企業家等,尋求他們的贊助;三是充分開發利用場館資源,利用空余場館開展租賃業務,達到創收的目的;四是要經常性地舉辦一些特色的精品展,以此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參觀,提升本館知名度,從而尋求更多的社會資助。
其次,在專業人才隊伍方面。博物館要制訂有利的政策措施吸引文博專業人才,并加大對已有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對于任何一個行業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縣級博物館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必須建設一支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一是人事主管部門要任命一名綜合素質較強的館長,負責博物館的運營管理;二是要加大對博物館專業人才引進的重視,縣級政府主管部門要制訂強有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在福利待遇等方面提出吸引性的政策措施,以此引進高校文博畢業生;三是要注重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培訓,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各種專業技能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再次,就解決博物館文物匱乏、缺少精品和館舍條件的改善方面問題。一是縣級博物要通過多種途徑征集文物藏品,可以通過向社會征集、考古發掘、有償購買、館際借調、上級調撥等途徑來豐富本館的文物藏品;特別是要樹立精品意識,對于出土于本地的精品文物要爭取全部哪怕是部分留在本地展覽。二是爭取財政資金或社會捐助,改善館舍條件。如京山縣博物館新館項目占地20畝(約13333平方米),建筑面積9047平方米,總投資將達8000萬元。新館的建設得益于京山蘇家壟遺址豐富文物資源的出土,從而爭取到財政資金的支持。新館建成后,文物的保藏、陳列展覽條件以及辦公條件都將得到大大的改善。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筆者從京山縣博物館的運營現狀出發,結合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列舉了縣級博物館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困境,并就解決方案提出了幾點建議,拋磚引玉,希望全體博物館人集思廣益,共同努力,探尋新時代背景下縣級博物館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