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金菊
(甘谷縣大像山文物管理所,甘肅 甘谷 741200)
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研究價值、歷史信息、時代特征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做好文物的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旅游業作為一支勁旅,成為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直接進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文保單位的科技保護手段還很不完善,一直秉承保守保護的文物單位,在當前形勢下開展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窘迫處境和被動局面,尤其是落后偏僻的各基層文保單位。那么,現階段基層文保工作困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該如何應對困境,有效地保護和利用好文物資源?
各級文保單位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樣,受地域經濟水平、城鎮發展需求、環境資源變遷、保護技術提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以甘肅天水市基層文保單位為例,一是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逆差缺口很大,大部分資金用于社會發展的剛性投資或基礎性民生工程。用于文物保護這種特殊領域的資金幾乎很少,國保單位的文物保護投入基本上靠國家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對省、市、縣級文保單位保護經費可以說沒有,文物保護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二是隨著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貧窮偏僻的基層文保單位的保護工作往往處于極其被動的處境。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存在不協調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認為文物保護是城鎮建設的障礙,影響了城市格局的發展。在這種非正確思維的認識和推動下,部分地方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出現文保單位法人違法、政府違法的現象,甚至將文物保護推向城市建設的對立面。三是因認識原因而導致地方政府對于文物保護工作不夠重視。在人力資源配備上,地方政府對于基層文保單位總是列入邊緣化位置。因此,在開展專業性保護工作時,缺乏對應的專業技術人才,更談不上組建一個研究團隊。高科技保護技術也明顯滯后,大部分文保單位現階段開展的工作實質上只是看護管理工作,根本無法開展研究性保護。各職能部門也不能積極配合文保工作的開展,導致文物保護工作受到各方面的阻礙。四是快速發展的旅游業對文物保護帶來一定的沖擊。舉個最典型的例子,某國保單位成功申請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原有的石臺階和石柱子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早已成為了文物。但從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來看,不夠旅游景區安全標準,必須改造為間隔最大不能超過20厘米的鋼管護欄。于是在旅游大發展、景區大改革的潮流中一部分文物和附屬文物就這樣悄悄地消失了,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正是基于上述幾點原因,基層文保單位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資金投入較少、人才隊伍薄弱、執法力度單一、保護技術落后等問題,為當前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縱觀文物保護現狀和社會發展格局,筆者認為各基層文保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依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自身發展條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保護工作。首先,要在依法保護好文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文物的展示利用功能,更好地為人們提供優秀豐富的精神食糧。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這樣說:“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基層文保單位要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墨守成規的文物保護理念,打破保護瓶頸,在充分挖掘文物自身價值的同時,盡可能地將文物的展示利用引入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過程中,讓全民都意識到文物的社會作用和價值。其次,做好當前基層單位文物保護工作,主要得依靠政府的主導力量統籌協調社會發展中的各職能部門,形成城鎮化建設、旅游開發和文物保護的合力。堅決貫徹文物保護“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堅持依法科學保護文物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遺產保護的關系,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不要獨立式地搞文物封閉保守,旅游大規模開發,城市建設更是無序開發,各自為政。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又相互推諉扯皮,無人擔責,白白造成資源浪費、財產損失。再次,基層文保單位文物遺產的重點保護,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向導,引進專業的人才,組建專業的團隊,雙管齊下,為文物更好地延續生命。要積極推動走出去看看、引進來利用的方式,全面利用文物保護+互聯網舉措,不僅提高科技化展示利用,更重要的是要借鑒國內外最先進的保護與監測手段,提高保護效率。比如故宮博物院建立了文物保護科技實驗室、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室和文物保護修復輔助業務,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等。為每一件文物都建立起專屬的“病例檔案”,隨時監測文物健康狀況。當然,要達到這類保護水平,作為基層單位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我們得一步一個腳印,從安防、消防、防雷、溫濕監測等開始,逐步完善科技手段,盡可能為文物延續生命,為后世提供更多的寶貴遺產資源。最后,開展當前文物保護的重要手段是要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宣傳全民保護文物的意識,讓人人都能知文物、愛文物,講好文物故事,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全面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價值并進行有效利用。一方面,要真正去挖掘文物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發掘文物與我們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豐富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不但要與單純的文物保護相關聯,而且要與我們個人生活作風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要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有新突破,將文物保護與傳承納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大圈子,從娃娃抓起,從我做起,從每一次旅行的文物故事講起。廣泛宣傳文物保護的價值和意義,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感知文物、感知歷史引導樹立社會良好風氣,傳播社會正能量,這才是文物對社會最好的回報,也是文物保護工作最實際的精神體現。
總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還欠缺很多。在這條道路上,既不能操之過急,又不能墨守成規。要結合文物單位實際區別對待,認真分析總結歸納,正視保護工作的不足,查找差距,克服困難,力爭創造性開展保護工作新局面。認識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盡可能完整地保留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保護、利用好文物,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雙發展。要以傳承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為主線,堅持創新性發展,牢記使命,主動作為,在當前文物保護的道路上圍繞活起來的文物,更好地為后世講好文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