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左云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山西左云 037100)
在生產中,雛雞質量影響雞的整個生長過程,成活率、產蛋率等經濟指標很大程度取決于雛雞的質量。所以在雞孵化過程中,要注重孵化程序中各個環節的把控,最終保證雛雞的質量。
孵化場和種雞場必須分別制定挑選種蛋的質量指標,這其中應包括常規評價和出現問題時反饋的程序。高質量的種蛋是保證高質量的雛雞的基石。當種蛋質量得到保證時才能控制雛雞的卵黃囊感染。
種雞場應不斷檢查蛋庫內種蛋的蛋內溫度。通常蛋庫內溫度不均勻就會出現種蛋預孵化的現象。當蛋內溫度超過20℃會導致出雛不整齊和脫水,另外會增加胚胎的早期死亡。
當種蛋運至中心蛋庫和孵化場時可用溫度記錄儀再次檢查蛋內溫度,以檢查和檢測種蛋運輸狀況。
通過對孵化場環境條件的控制確定孵化器和出雛器的微環境(即每個種蛋周圍的溫濕度水平)。孵化場的環境條件取決于以下因素:
通風設備(設備的安裝、性能和設備的維護狀);外界的狀況;對孵化器和出雛器的維護情況;孵化器和出雛器的溫度和濕度設定。
孵化場要生產出質量最好的雛雞,必須優化孵化場的環境質量,對安裝的設備和環境條件進行調整,使孵化器和出雛器內的每個種蛋所處環境條件達到均衡(通過溫度和種蛋的失重率進行測量)。通過觀察出雛后種蛋的殘留物、種蛋失重率、無精蛋的溫度、排風管的溫度、機器的性能,來確定孵化場內孵化器、出雛器和環境的適宜設定值。
在揀雞時觀察種蛋殘留物是監測雛雞質量的一個極好方法。從通風角度來看,觀察雛雞是否存在過熱或脫水現象,以及出雛的整齊度,可作為一種快速易行的方式評估孵化結果。如果出雛器的種蛋殘留物都是干凈的,那么雛雞質量未受到通風問題的影響,也未發生脫水現象。如果種蛋殘留物表面有均一的綠色物,那么說明雛雞已脫水,這是由于雛雞在出雛器內放置時間過長,已經排出了胎糞。如果種蛋殘留物表面有血跡和綠色物,這說明孵化過程中存在通風問題。一些雛雞未出殼或絨毛很濕,而另一些已脫水。要解決此問題,必須先要解決通風不平衡問題。
種蛋在孵化期間都應有合適的失重,以便出雛時雛雞的臍部愈合良好。如果種蛋的失重率不合適,那么孵化出的雛雞將會是軟雛。此類雛雞跗關節紅腫,采食不活躍。根據文獻記錄,孵化期間種蛋的適宜失重率范圍為11%~14%。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常常發現種蛋的失重率為11%~12%。按季節測量種蛋失重率的檢測程序將為調整孵化條件提供依據,繼而獲得最佳質量的雛雞。
孵化器和出雛器的排風溫度和濕度是其實際溫濕情況的指示器。排風溫度和濕度應該比機器的設定值高或低3~4℉。對檢查孵化器是否存在引發高溫高濕的通風問題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監測方法。
檢查最后一輛蛋車中間一層無精蛋的蛋內溫度,如果測定值與孵化器的設定值差異超過0.3 ℉,那么需要檢查通風問題。
打蛋監測不僅有助于確定孵化成績,而且還可提供一些雛雞質量的線索。當種蛋小頭朝上孵化時,不僅孵化率低,而且孵化出來的雛雞質量也很差。入孵種蛋中小頭朝上種蛋的數量可通過在孵化器最后一車上抽樣照蛋收集。
如果種蛋在孵化期間的失重率低,那么打蛋監測時會發現雛雞在后期死亡,并可見跗關節紅腫。
揀雞時間對出雛器的檢查結果是另一個迅速有效的質量指示器。若出雛器地面潮濕,空氣看似桑拿浴氣,并有大量的絨毛,則暗示著已危及雛雞質量,當出雛器不存在需維護保養的問題,而且環境條件均衡,出雛器的固定裝置也是平衡的,那么揀雞時出雛器的地面應是干燥的,空氣也應是新鮮的。
孵化器和出雛器中的各種設備在所處的環境中應使其工作量最少,不應運行不止。如果孵化器或出雛器總是處于加熱——制冷——加熱——制冷的狀態,那么機器在此環境中溫濕條件處于不均衡狀態。同時也意味著機器的加熱和加濕設備需頻繁運行,繼而影響通風。
預防卵黃囊感染和曲霉菌病的關鍵在于衛生清潔。涉及衛生清潔的關鍵處在出雛室、出雛盤和水簾。此外作為常規的衛生清潔狀況檢查,檢查者應獨立地進行監測工作。通常來說,孵化場造成通風問題或雛雞質量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使用杰姆斯威RUPER孵化器時,在18.5d后才落盤;孵化室和出雛室濕度低;孵化器或出雛器的濕度設定值高;
對通風設備、孵化器和出雛器缺乏預防性的維護保養;孵化場設計時通風量不足;孵化室或出雛室的氣壓未處于正壓狀態;出雛時出雛器內空氣好似霧氣籠罩;落盤時出雛器尚處于潮濕狀態;環境溫度低;加濕噴頭出現故障;冬季使用排風扇;夏季環境濕度高;使用杰姆斯威SUPER孵化器時,沒有將5號位和6號位的蛋車打平;門檻密封條和孵化蛋車擋板維護不當;出雛室進行衛生清理時,水流入出雛器內;在進行衛生清理時弄濕種蛋。
雛雞過熱或受寒會使所有為孵化出高質量雛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前功盡棄,另外也不利于雛雞免疫系統的發育,受影響最嚴重的雛雞將會在第一周死亡。這些雛雞受寒,育雛時必須監測墊料和空氣的溫度。
給雛雞提供冷水或飲水量不足也會導致雛雞脫水。這種狀況將會使雛雞在第一周死亡。通常來說,第一周的雛雞死亡與雛雞運輸不當、飼養管理失誤或種雞群健康狀況及孵化情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