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瀟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4)
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內容極為豐富和深刻,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多方面,也對理論和實踐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對全面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政策進行宣傳,也開啟了我國社會發展創新的新征程。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建設教育強國、文化強國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基礎內容,因此必須重視教育的核心和優先地位,辦好各個層級的教育,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復合型、專業型人才隊伍,做好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國教育行業教師和學生義不容辭的使命。全國教育系統正迅速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方面,通過開展專項培訓、課題研究、黨日活動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高校學生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上來,做到學得深、悟得透、用得好。另一方面,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專題講座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學習十九大文件精神,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謀劃策,對復興中華民族奉獻個人的力量,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三強調,高等教育對國家的發展和技術更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辦學宗旨要堅持“服務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服務于黨的治國理念和需要,服務于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服務”思想,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服務提出了方向和理論依據,做好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必然要順應新形勢新要求。
一是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各類型高校認真貫徹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書記治國理念,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站在人民群眾的利益角度對待問題,謀劃發展,把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推進高等改革和創新的內涵發展點。因此,高校學生工作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特征是從滿足學生就業創業、心理健康、資助等基本需求,向關注學生個性化需要,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轉變。
二是新時代下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青年勇擔當,國家有前途。全省高校學生工作者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重要思想,回答“如何認識青年學生、如何教育引領青年學生、如何發揮青年學生作用”這一重大問題,教育引導年輕學生在校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賦予學生們的社會和歷史責任,好學刻苦,在學習中綻放激情,良性發展。
三是中央對加強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貫徹落實全國和省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就是要求我們要堅定人才培養正確方向,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努力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素質領先的優秀人才。
由于種種原因,重智輕德成為我國教育的一大普遍現象。父母們關心、培養的是孩子的智力因素教育,至于情商、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很少關注,更別說是去培養了。很多家庭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成績一定要好,要做“好孩子”??梢哉f,在當前社會家庭教育中,孩子已經成為整個家庭甚至家族的核心和焦點,作為家長和親人,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已經成為家長日常的重點,重智輕德就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很多孩子成為學習的佼佼者,但是德行和舍己為人的品德卻沒有得到發展,成為自私自利、以個人為中心的享樂主義者。重智輕德現象極大地阻礙了整個社會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整個社會風氣的融洽發展。
近年來,家長、學校教育上重視分數輕視培育人的現象愈演愈烈。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就業中往往遭遇到學歷高卻綜合素質不高的窘境。因此,為迎接和滿足社會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養高的人才迫在眉睫。
當前很多教師的育人意識不強,對學生的教育停留在完成任務階段,特別是對于沒有升學壓力的教學,更是比較隨意,因此,加強教師的育人意識和教學能力是當務之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傳統價值觀和現代價值觀上有較大的分歧,教師群體應盡量用優秀傳統文化感染人、涵養人、教育人。立德樹人的德育不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方面,而是一個長期和完整的發展體系,它包含意識形態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等多方面。其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立德樹人的根本所在,而掌握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是實現立德樹人的基礎,只有這樣才可以打造具有世界視野的“中國心”,這是從根本上完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中心方向。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沖擊,現代價值觀和中國傳統價值觀慢慢產生了沖突,作為教育單位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拋棄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更不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是封建的殘留品,一味地抵制和不正當地宣傳。其實,當前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底蘊的理論指導,更是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頂層設計作為國家層面的政策依據方向,往往具有抽象性,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下級部門無法理解頂層設計的側重點和實踐兩者之間的關系,導致頂層設計形同虛設,執行率相當的低。長此以往,地方的一些陋習和約定俗成的一些辦事方式方法反而成為挑戰和替代頂層設計的一些渠道,這是極不科學的選擇模式。因此,要用可操作性的舉措推動立德樹人任務的全面貫徹,對頂層設計的大政方針不折不扣地準時推進,盡快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立德”和“樹人”兩者不可偏廢。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讀書才能教書,做人才能育人。教師只有學高身正,才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影響和教育學生成為棟梁之才。有學者研究表明:師生關系是影響教育的關鍵。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言之不謬。面對多元文化、信息化、世界扁平化的沖擊,各種紛至沓來的形形色色文化無疑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選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誘惑與侵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作出積極貢獻。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個人與集體交叉、相悖的情形,不少人是選擇個人利益而忽視或損壞集體利益,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不尊重。對于嚴重損壞或侵吞集體利益的行為,政府要依法處理,維護集體利益。
習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既是對做好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也是對高校學生工作的要求,要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變化,豐富學生工作的內容。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教師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通過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實踐途徑,于實處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讓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使廣大青年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一是著力推進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發揮好考試的引導作用,不斷改進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推進高考改革與高中課程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效聯動,形成考試、選拔、評價、教育引導、教學反撥的一體化新格局。二是改革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推動高校學生工作規范化、精準化、法制化。加強對學生權益的保護,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各項學生事務。三是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堅持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的目標,配齊配強專職輔導員隊伍,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教師、關工委老同志與學工隊伍一體化建設機制,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紀律嚴、作風正、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的高校學生工作隊伍。
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