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真+劉少偉
前段時間,一條關于“馬未都現場演示切西瓜”的短視頻在朋友圈火了!一個放置400天的西瓜,居然沒腐爛!一時間,食品安全問題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正當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因感到防腐劑的巨大威脅而驚慌之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罕見轉文,怒懟:“馬未都,不懂別瞎說!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
國家食藥總局和馬未都兩方各執一詞,那么究竟誰對誰錯?讓我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高溫是促使食物發生質變的一大重要誘因,食物變質屬于正常現象。但是,這能說明夏季食物出現“不腐”就不正常嗎?
防腐劑:這“鍋”我不背
“不腐”西瓜之所以引發了人們的強烈質疑,是因為有部分人懷疑西瓜的表面噴了防腐劑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
防腐劑是正常的受國家法律允許的,可以在食品當中適當添加的添加劑,其功效是延緩食品的腐敗變質。
也就是說,防腐劑縱然有防腐作用,但也只是延緩防腐,隨著時間的推移,添加了防腐劑的食品還是會出現不同變質的現象。
在視頻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西瓜的外皮是完整的,但內瓤已空空如也,并且干燥、無任何異味。
若真如部分人質疑的那樣,西瓜的“不腐”現象是防腐劑所致,那么在防腐劑的作用下,西瓜瓤在未受到微生物分解時應該是完好無損的,又怎么會發生如此徹底的無色無味的風化現象?
目前應用于食品行業中的各種防腐劑,是沒有防腐之外的多余功效的。更何況,“不腐”的西瓜不但外皮保存完整,其內部亦是存在完全無色、無味的驟變,而且完全沒有微生物作用下的一點酸臭痕跡。
所以,將西瓜在擱置了四百余天后卻完全“未腐”的原因強加給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廣泛應用于食品行業的防腐劑,著實有點說不過去,而這“黑鍋”也絕不是防腐劑應該背的!
食品長期“不腐”的真相
事實上,該西瓜擱置了很長時間卻沒有變質,是因為西瓜皮雖看似堅韌,但實際上是可以呼吸的,而在此過程中,西瓜的水分也在不停地流失。
當水分丟失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即使入侵到了西瓜內部也沒辦法長時間存活,更不用說是繁殖了,因此西瓜也就不會發生腐敗、變質的現象。
從這一點來說,外皮保存越好、成熟度越高且放置的位置通風條件越好的情況下,西瓜出現被“風化”的可能性就越高。
其實,這種食物“風化”現象,我們在很多其他的食物身上也見過,例如絲瓜、橙子、桂圓等。
食物在儲存的過程當中,水分的大量丟失使菌類等微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環境,自然也就不會發生變質。
而這種食物“風干保存”的辦法,早在數千年前就被人們所使用。所以,實在沒有必要硬將其與防腐劑、食品安全等強加在一起。
(本文轉自科普中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