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明
【摘要】由于自然條件、社會歷史等原因,偏遠地區經濟仍處于極其落后的狀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城鄉嚴重失衡的問題,對偏遠地區經濟的忽視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在經濟新形勢、社會新格局、國家新發展的宏觀戰略目標推動下,必須實事求是,抓住機遇,創新思路,科學發展,讓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對此,本文以偏遠地區林業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阻礙偏遠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推動當地林業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期為促進偏遠地區林業經濟增長,帶動當地整體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偏遠地區 地區經濟 林業經濟 發展思路
一、阻礙偏遠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常見問題
(一)林業資源產權制度不完善,社會化服務緩慢。林業產權問題是偏遠地區實現林區集約化管理和規?;ㄔO商品林基地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大多數偏遠地區私有林發展十分緩慢,雖然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但在林地使用、林木所有等方面仍然存在產權不清晰的問題。同時,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各項補助標準偏低、投融資機制不活等問題也較為嚴重,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均不高,尤其是國有林場的改革仍存在較大阻力,不僅打擊了當地農民造林營林的積極性,也削弱了林業加工企業開發的積極性,亟待攻堅克難。此外,偏遠地區相關森林認證、林產品質量標準與環境標準體系認證等社會化服務,亦存在嚴重的滯后性,不僅影響當地林業市場的開拓,也制約了當地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
(二)基礎設施裝備落后,林業產業科技發展緩慢。偏遠地區的林區結構主要是集中連片型,林木資源極為豐富,但由于林業機械化、信息化手段尚未普及,基礎設施裝備落后,使得當地林產加工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并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高端林業產品,更不用說創設林業品牌。整體上看,偏遠地區林業產業科技仍停留于初級、落后階段。
(三)地區林業管理人才不足,造林難度逐漸增大。部分偏遠地區山高坡陡、土層瘠薄、缺水少路,有的甚至是廢棄礦山和石漠化較重的地塊,立地條件十分惡劣,由此造林難度極大,且成本高、成活率低,故而對林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很高,但現實中,偏遠地區受限于諸多因素影響,經濟本就落后,當地林農收入和林業職工待遇自然普遍較低,由此導致林業人才隊伍薄弱,基層服務站點技術力量不足,林業科技人才問題尤為突出,不僅35歲以下的年輕科技人員出現斷檔,一線林業科技人員數量也已出現逐年下降趨勢,造林成林越來越困難。
二、推動偏遠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林業經濟管理機制。首先,要建立林業經濟管理保護機制。亂砍亂伐、濫砍濫發等違法行為是阻礙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并及時解決。對此,偏遠地區林業部門應加大監管和懲治力度,但凡發現任何形式的林業生態環境破壞行為,都應遵循相關政策法規予以嚴厲懲治,借助國家與法律的強大震懾力來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對完成林業資源栽培后的工作必須安排監管專員對林業資源進行回顧性、隨機性抽檢,不僅要加強對營林的管理,還需要把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保護作為重點監督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在檢查過程中,不能僅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必須確保檢查工作的充足性、隨機性、嚴謹性及有效性。其次,要建立林業管理舉報機制,借助群眾的力量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管理。這就要求偏遠地區林業部門在當地群眾中加大對林業資源保護和發展的宣傳,例舉破壞林業資源的行為和特點,為群眾設置多種舉報渠道,同時給予有效制止林業破壞行為的舉報人獎勵,提高當地群眾參與林業保護、助力林業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二)構建現代化林業發展新模式。偏遠地區林業部門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深化當地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完善林權管理、交易、森林資源評估、林木采伐管理和林權抵押貸款機制,建立林業產權要素交易市場,促進林地、林權流轉。以當地實際情況為依據,有條件地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分配給林業種植大戶、林業企業流轉,建立相應新型林業合作社,確保林業經濟能夠穩定、持續發展;同時,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現代化發展的林業發展模式,整合當地林業資源,提升林業經濟當中的科學含量,為提升林地經營機械自動化程度提供技術支撐,也為今后當地林業生產自動化配置能力的提高夯實基礎。具體地說,可采取財政補助、大戶承包、租賃經營的模式,鼓勵林業企業參與建設,加快林業建設;或是聯合周邊城鄉結對共建造林,形成城鄉結對共建、發展林業產業的良好機制,以此切實盤活當地林業經濟,體現出林地生產力。
(三)重視林業科技人才引進培養。林業科技^才的引進培養,可以通過與高校和林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定向培養林業發展急需的林業技術和工程測量與監理專業的人才,以有效補充基層林業部門,改善偏遠地區林業從業人員結構,提升當地林業技術水平,為現代林業建設夯實人力基礎。同時,也應在偏遠地區加強對林業種植、養護、管理、創收等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指導和培訓,不僅要給林農和林業職工講授林業政策以及市場經濟知識,還要大力傳授林業實用技術,進行系統培訓,瞄準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需求大的項目,開展技術攻關,指引他們培育自主品牌,創設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有效轉變偏遠地區林業產業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當地林業專業技能,實現林業經濟有序增長。
結語
受生產手段落后、產業結構單一、交通物流不便、信息流通閉塞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偏遠地區的生產生活基本方式較為原始化,仍處于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之中。林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政府近年出臺了大量相關扶持政策、采取了各類技術措施促其穩定增長。因此,研究和探索推動偏遠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方法,對于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