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啟慶
【摘要】民辦高校資助工作屬于一項基礎性的民生工作,但同時也屬于一項關鍵的德育工程,其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是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自主育人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其育人功能有所減弱。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在立德樹人理念下,對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進行分析和探索,希望給予我國民辦高校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立德樹人民辦高校資助育人探索
建立以及健全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是我黨和我國的關鍵決策,是促進教育公平以及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舉措。自2007年起,我國民辦高校開始構建了全新的資助體系,對家庭困難、經濟拮據的學生給予了大量的幫助,其資助范圍不斷擴大、資助金額不斷增加、資助力度不斷提高,從制度上確保了不讓每一名家庭困難的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失學。因此,在我國宏觀政策指引下,民辦高校要樹立“立德樹人”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進而幫助每一名貧困學生健康成長。
1立德樹人在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體現
“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是民辦高校資助育人的重要思想,在立德樹人理念下,學生資助工作要體現德育為先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為目標,尊重每個學生在認知以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同時,民辦高校全面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是對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尊重和體現,同時也是維護公平正義、優化社會住院的具體體現。新時期下,民辦高校要將解決學生困難與資助育人充分結合,在確保貧困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勵志成才、健康成人、快樂成長、邁向成功。
2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資助工作中缺失育人功能的具體體現
2.1貧困生認定缺乏準確性
認定貧困生是高校資助工作的基礎以及關鍵內容,其工作準確性與教育公平與公正具有直接關系。當前,一些學生為了獲得經濟資助,申請材料缺乏真實性,同時,一些學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不想讓教師和同學知道自己家庭的困難,不愿意填報真實的家庭材料。由于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要申請資助,教師不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只能憑借地方證明和申請材料進行認定,進而導致認定工作存在薄弱環節。
2.2學生缺失誠信意識
當前,受到就業壓力、社會環境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大學生群體的誠信意識嚴重缺失,很多受助學生在具備償還能力的條件下惡意欠款。同時,民辦高校在加大資助力度的同時,勵志教育、感恩教育以及誠信教育卻沒有及時跟進,對學生缺少思政教育,甚至一些貧困學生認為資助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國家缺乏感恩心理。
2.3對貧困學生心理缺乏關注
當前,我國很多貧困學生都來自于一些偏遠地區,在校園生活中,其不僅面臨著經濟壓力,還要擔負改變家庭和自己命運的重任,而當前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貧困學生難免會出現退縮、抑郁、焦慮、孤僻以及自卑等心理問題。但是當前,民辦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解決其經濟問題,沒有給予其心理健康以重視。
3在立德樹人理念下創新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相關途徑
人性化、合理以及科學的教育管理是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所在,在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不僅要對貧困學生給予經濟方面的幫助,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將經濟資助與心理預警充分結合,將公益勞動與勤工助學充分結合,將學生體驗與家庭走訪充分結合,進而實現資助工作模式的不斷創新。
3.1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情況
當前,我國一些貧困學生因為家庭困難、生活拮據,其心理壓力較大,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壓抑難以得到有效緩解,逐漸出現自我封閉、人際交流敏感、抑郁、自卑以及焦慮等心理問題。在和諧社會下,貧困生作為校園中的特殊群體,逐漸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關注,而這種關注更多的體現在經濟資助上,對學生的思想以及心理關注較少。
因此,民辦高校要將心理脫貧和經濟資助充分結合,針對貧困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開展健康教育,建立學生愛心檔案,在就業、學業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心理幫扶。民辦高校還要建立家長、寢室、課堂以及學院的綜合預警模式,科學設置預警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實時跟蹤,加強輔導員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幫扶。
3.2提高貧困學生的就業能力
勤工助學是幫扶貧困學生的重要途徑,其是資助育人的重要內容,在立德樹人理念下,勤工助學的目的是鼓勵更多的在校學生,特別是家庭困難、經濟拮據的貧困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通過工作磨礪自身意志、獲取更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新時期下,我國高校資助體系不斷完善,對資助育人的功效和績效也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民辦高校一定要轉變工作理念,通過勤工助學提高貧困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3.3加強學生敬畏意識和反思教育
貧困生的認定工作與資助基金分配的公正和公平具有直接關系,因此,民辦高校想要充分提高認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一定要通過多種途徑深入到貧困學生的家庭中,了解以及掌握其家庭的具體情況,對于貧困學生堅持家庭走訪,將全面走訪與重點走訪充分結合,實現走訪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態化。
3.4挖掘資助工作的德育內涵
民辦高校要充分挖掘資助育人工作的德育內涵,鼓勵貧困學生撰寫勵志報告,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其工作管理、科學研究以及學習成長的經驗,進而引導高校所有學生踐其行、立遠志。同時,民辦高校還要開展類型豐富的勵志感恩教育活動,為所有學生樹立貧困學生成才的典型,進而激勵和引導學生感恩社會、勵志成才、自強自立以及頑強拼搏。高校要專門設置專項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志愿者以及社會實踐等活動中,通過社會實踐提高其綜合素質,并且通過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貧困學生良好而端正的生活態度。
4結語
總而言之,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具有復雜性以及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因此,高校一定要與時俱進,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探索,擴寬對貧困生的幫扶新渠道、探索工作新模式,進而幫助貧困生健康成長、快樂成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