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蘭
【摘要】舞蹈是肢體的語言藝術,一段高水平的舞蹈只能給人以視覺的享受,缺乏音樂的舞蹈是不能與觀眾息息相通的。優秀的舞蹈創作者只有在尊重音樂的前提下,才能創作出內涵豐富的舞蹈與音樂和諧統一的舞蹈作品。
【關鍵詞】舞蹈 音樂 和諧統一
一、舞蹈離不開音樂旋律
舞蹈之所以離不開音樂,首先基于舞蹈藝術中對聲音的本能需要,還由于音樂對舞蹈的另外一些重要作用,作曲家吳祖強認為:“配合并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個性、烘托氣氛、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具體幫助舞蹈動作的作用,前者屬于表現方面,后者屬于結構方面,結構為表現服務”。
(一)音樂旋律的構成要素豐富多彩
音樂的構成要素有音高、節奏、節拍、和聲、調式、調性、音色、音區等,將這些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構成音樂旋律,這些要素的組合多種多樣,因此出現了千差萬別的音樂。
(二)舞蹈與組成這一個音樂的所有要素相統一
舞蹈占有空間比較具體,而音樂抽象又不能停留,所以音樂有想方設法使聽眾對音樂留下印象,這樣便促進了音樂創作的發展。音樂形式多種多樣,和聲學、曲式學、配器法都在一定范圍內歸納了音樂形式和組織結構的一個方面,音樂形式的主要方面是創作實踐中構成的各種典型格式即曲式。明白了曲式,就抓住了樂曲的整體,包括段落、層次、規模和整個音樂發展過程,因此就形式這個名詞的廣義來說,任何音樂形式都是用來表現思想內容的一切手法,與組成這一個音樂的所有要素的總和及統一。
樂曲在實用中形成了各科,不同樣式和類型稱之為體裁,它們可以由各種曲式構成。進行曲、夜曲、交響詩、各種舞曲等是體裁的形式,而曲式則指樂段,曲式往往提示聽眾以結構規律,體裁往往提示風格和內容。
(三)舞蹈藝術中的音樂是發展的藝術
音樂是發展的產物,人們在長期音樂生活中,積累祖先的經驗,不斷變化,特別是舞曲,它樣式多樣,而且源于不同地區和民族在不斷的發展、演變中,而成為大型樂曲的基礎。如在十七世紀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底稱為奏鳴曲的作品,基本上具有舞曲特征。舞曲逐漸進入非舞蹈范疇,影響著其它體裁,其它體裁也影響著舞曲。各式各樣的不斷發展舞曲又極大豐富著舞蹈藝術本身。藝術是創造的,一定要允許并且鼓勵出新,舞蹈如此,音樂也如此,舞蹈藝術中的音樂當然也是如此。我們只有真正的了解舞蹈音樂,可以與作曲者進行充分的討論,并提出對舞蹈音樂的既合理又創新的要求。舞蹈是以人體動態來表現和保存其文化的,人體的動態是其根本所在。無聲的舞蹈固然是存在的,而無人體動作的舞蹈則是不存在的!
二、音樂是舞蹈的靈魂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只是用來比喻音樂與舞蹈的親密關系。這種親密的關系主要是由于兩者都是源于人類生命律動的本能,在其功能差異中的互補性和共同基礎中的同步性而產生一種高度的融合狀態。也就是說,舞蹈可以從音樂中得到補充和豐富:舞蹈可以利用音樂善于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的長處,來豐富舞蹈的內涵,烘托和渲染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層心理;也可以利用音樂的節奏,進一步強化舞蹈的動作韻律,提高舞蹈的藝術感染力。音樂和舞蹈可以相互表現、相互促進,但是這并不能說明舞蹈就此失去了它的獨立性。
例如:全部由黑人演員組成的世界著名現代舞團阿爾文·艾利舞團在保利劇院上演了一場充滿黑人文化精神的舞蹈演出,舞蹈在與其相適應的音樂的烘托之下,獲得了北京觀眾的熱烈反響。
阿爾文·艾利舞團注重黑人文化音樂元素的展現。在第一個舞蹈《里斯本的冬天》中,舞蹈家們在強烈的爵士樂和拉丁音樂的氛圍中,為觀眾展現了一場熱鬧的嘉年華盛會。他們展示了黑人和拉美人特有的豐富的舞蹈語匯,這也是他們給世人印象最深的代表性舞蹈。而《激流勇進》使用了印度音樂和簡單的人聲演唱,突出一種東方式的空靈、玄妙,以一種神秘性和抽象感展示內心的波動,是非常適合于表現現代舞概念的舞蹈。阿爾文·艾利舞團的表演是一種更通俗,也更具觀賞性的,相對傳統的現代舞,但他們對音樂有著通透的領悟力。使他們經典的舞蹈與音樂在形式上達成的高度的統一。
因此,一位優秀的舞者或是編舞者,首先應該是一位優秀的音樂鑒賞家,而在國內,舞蹈家們對音樂的感覺應該“更上一層樓”。
三、音樂使舞蹈作品更具有觀賞性
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主的綜合性藝術。因此,創作舞蹈不僅要有舞蹈語匯的熟練運用,還要通過其它的藝術手段,為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情節發展、高潮等幾個方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舞蹈編導應具有很強的音樂感,對音樂有深刻的理解。舞蹈和音樂必須有和諧統一的結構,包括樂句、開頭、結束、高潮等各方面因素的處理,必須緊緊圍繞著舞蹈的主題。
音樂節奏必須與舞蹈節奏相吻合,音樂節奏的處理,必須根據舞蹈的節奏與音樂節奏的共同特點來創作。舞蹈編導的創作就是把音樂形象轉化為舞蹈形象,使兩種形象融為一體成為視覺和聽覺相統一的舞蹈作品的新的藝術形象。既然是以完整的音樂作品為依據來制作舞蹈作品,對編導的要求首先是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細致的分析,了解音樂的曲式結構、調性、音樂的動機、旋律、節拍、節奏的變化等等,在充分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尋找舞蹈的動感形象和舞蹈語言的創作方法。
以舞劇《胡桃夾子》中的音樂氛圍為例。《胡桃夾子》為兩幕古典芭蕾舞劇。在明快而又精致的序曲中,弦樂器撥奏和三角鐵的叮當聲為即將展開的劇情創造出輕松親切的舞臺氣氛。
《胡桃夾子》是柴科夫斯基繼《天鵝湖》、《睡美人》之后完成的最后一部芭蕾舞劇音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神奇色彩。柴科夫斯基不僅以非常細膩獨特的筆調,描繪出一個奇幻繽紛的,充滿想象力的童話世界,而且還刻畫了兒童的天真純潔和老鼠的丑陋邪惡,形成了善與惡的強烈對比,體現出柴氏作品深刻的哲學主題。
盡管《胡桃夾子》的版本眾多,但基本結構都是按照柴科夫斯基的音樂總譜編排的。遵循芭蕾交響化的原則,彼季帕在第一幕和第二幕設計出了“小雪花舞”,成為精品流傳了下來。這段舞蹈一般是由60位少女參加表演的大型舞群。她們身穿白色紗裙,頭上戴著象征小雪花的棉花頭飾,隨著華爾茲的音樂輕盈起舞,做出一連串的足尖碎步、小跳和急速旋轉,配合著幕后的童聲合唱,生動的展現出冬夜雪花紛飛的美妙景象。
第二幕克拉拉與王子的雙人舞被公認為世界芭蕾的精品,通過精美音樂展示出芭蕾演員的高超技巧,音樂突出了劇中人物的情感,因此,成為當今國際芭蕾舞大賽中指定的必選節目。
《胡桃夾子》中的音樂使舞蹈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觀賞性。我們從這個經典的舞蹈作品中,可以深深領略到舞蹈與音樂在形式上達成的高度統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