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昌 單瀅羽
要妥善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和稅收公平之間的關系,最終在促進地區發展與避免破壞稅收公平性之間找到平衡。

《西游伏妖篇》、《乘風破浪》、《大魚海棠》、《老炮兒》、《北京遇上西雅圖2》……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坐在電影院為難得的國產片拍手叫好時,會發現閃爍其間,來自新疆霍爾果斯地區的影視公司越來越多。
近十年來,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一路飆升至2016年的454.9億元,觀眾熱情越來越高漲,據統計2016年中國觀影人次已達到了13.7億人次。留心觀察,在票房走高的“霍爾果斯某某公司”背后不乏實力雄厚的國內知名大企業,也不乏耳熟能詳的影視明星,這不禁令人對頗具西域風情的霍爾果斯面紗,感到神秘與好奇。
細解面紗,霍爾果斯近年來的投資與避稅狀況,測度了別具中國特色的稅收力度,2010年5月成為經濟特區的光環,使“新疆口岸之首”逐漸成為“稅收洼地”,吸引了國內眾多影視企業、知名影星紛紛投資,這引起了業界的高度聚焦。
寬松便利的融資環境、豐厚的財政補貼、大力度的收費減免、上市的綠色通道……在這些利好因素的吸引下,企業爭先恐后來霍爾果斯投資。光線傳媒一家企業就投資了十個公司,華誼兄弟、樂視影業、博納影業、星美傳媒等眾多企業也都在霍爾果斯建立了子公司、孫公司等關聯公司。影視明星到此投資的公司也不勝枚舉,鄧超投資的橙子映像,楊冪投資的嘉行影視,范冰冰投資的愛美神影視,劉濤投資的濤閣文化也在其列(詳見表1)。

表1 駐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及其關聯企業/關聯人、股東信息一覽表
看到這些統計,不禁有些詫異,影視業最被關注的企業、明星、作品等資源幾乎都和霍爾果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霍爾果斯到底有什么魔力?其實,霍爾果斯只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縣級市,是中國通往亞歐大陸中部“一帶一路”經濟走廊上的一個重要邊陲。
2011年以來,國務院對霍爾果斯經濟特區,給予了企業所得稅五年免征的優惠,此后,國家稅務總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繼續出臺了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關稅等稅種在內的稅收優惠政策系列“套餐”,只要滿足總部認定條件的企業,5年內可獲得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50%的地方留存部分的“經營貢獻獎勵”。對于紡織服裝產業、商貿服務業、外貿服務業、餐飲業等行業,霍爾果斯政府開發區還出臺了豐富的優惠和獎勵。五年免稅期過后,第六年至第十年,企業可以享受免除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的優惠,企業所得稅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六比四的比例進行分成,相當于只須繳納15%的企業所得稅。假設一家公司連續盈利10年,每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萬元。粗略算來,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一家設立在霍爾果斯的公司,十年可以減掉70%的企業所得稅負擔,看似對企業減負的力度不小。
稅收是經濟主體因消耗了公共資源、享受了公共服務而向政府和公眾支付的一種對價。影視公司為了謀求低成本而在霍爾果斯設立機構,這一行為本來無可批駁,但是如果它們僅僅是為了謀求稅收利益,在霍爾果斯并無實際經營的話,便違背了稅收政策的實質精神。
出于避稅目的而注冊的企業,在法律意義上合法,但在經濟實質上并不合理。如果這家公司并沒有在霍爾果斯開展實際經營業務,只是一家“空殼”企業,其經濟活動主要在其他地區開展,就會對其他地區的地方政府造成稅基侵蝕的沖擊。空殼公司對于其他地方經濟資源的消耗并沒有給出相應的補償,而是以較低的代價支付給了霍爾果斯政府,這無疑扭曲了國內的稅收生態。
對影視行業來說,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在提供同樣質量的影視作品的情況下,付出的成本較小,造成行業內部競爭的不公平。對霍爾果斯地方經濟來說,其讓渡稅收利益,是以發展地方經濟為交換條件的,如果該企業不能對霍爾果斯的經濟發展產生拉動作用,則霍爾果斯政府的期望值就沒有達到。因此,我國政府應鼓勵影視公司能夠真正拉動霍爾果斯文化業的發展,而不是被“空殼”公司攫取稅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