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成,馬寧宇
?
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民族意識探究
陳俞成1,馬寧宇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2.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新時代以來,國產主旋律電影題材的影片繼承了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一系列主旋律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主旋律類型電影的成功不僅出于中國主旋律類型電影的發展成熟,而且源于迎合了中國電影受眾不斷崛起的民族意識。從《湄公河行動》《戰狼2》到2018年春節檔期上映的《紅海行動》。這些電影的成功巧妙的通過電影場面調度和電影情節設置,滿足中國觀眾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本文通過分析主旋律類型電影在民族意識傳播方式,探析市場觀眾民族意識對于電影創作的影響。
主旋律電影;民族意識市場;國家品牌形象;意識形態
“主旋律”文藝是指以倡導主流價值觀、發揮文藝意識形態功能為目的的藝術文化作品。近年來在中國電影發展的市場體制下,以戰爭類型為代表的主旋律電影獲得十分可觀的成績。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上映電影《戰狼》獲票房5.5億元人民幣,到2016年上映春節檔電影《湄公河行動》票房11.84億人民幣,2017年上映電影《戰狼2》票房56.8億元人民幣,2018年春節檔電影《紅海行動》則至2018年3月10日票房達32.58億元人民幣。排除因檔期、排片等諸多現實變量因素,根據票房統計數據可以分析出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在近年來得到了巨大的受眾認可度,并且正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所獲得的成功首先是由于我國電影產業的巨大發展,無論是在資本運作、資源配置、劇本編寫、導演場面調度,拍攝特技等多方面的表現,我國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產業均獲得長足進步,達到了新時代影視創作的高標準、新要求,為以后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奠定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而這類影片所呈現和傳遞出的是一種大國情懷、大國自信、工匠精神。
結合早期的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分析,例如影片《地道戰》《我的戰爭》進行比較,近年來出現的主旋律戰爭電影首先將電影地域環境的設置進行改變,從傳統的國內搬至較為少見的境外。其次在影片中不斷融入其他商業類型電影元素,賦予了影片更多的可觀性、趣味性。
而電影作為觀演關系交互性極強的藝術形式,一部優秀電影的成功不僅僅只是將其作為主創團隊的成功來看待,而應結合時代環境和受眾群體,因為受眾是傳播的關鍵,作為影視發展和繁榮的因素之一就是抓住受眾的需求,贏得受眾的接受和認可,這樣才能獲得口碑效益雙豐收。因此,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成功不應脫離影視傳播的大環境來單獨討論,應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而進行研究。
新時代以來,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國家的整體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呈現出了新容貌,伴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強盛,國家實力的高度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國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需要通過藝術形式在其中得到滿足和宣泄。近年來的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則很好的滿足了受眾心理需求,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受眾認同。
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之所以能夠收到受眾的熱捧,結合觀眾心理學我認為是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高度崛起。電影藝術除了作為藝術形式所必備的娛樂功能外,也需要滿足受眾的各項不同心理需求。電影《戰狼》、《戰狼2》表現了我國軍事力量體現與境外雇傭軍事組織對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無論是虛構還是真實事件改編,從劇情設置上看,都是通過設置軍事沖突以表現矛盾對抗從而推動電影劇情發展。在塑造反派角色群體時,則大多通過以攻擊國家群體象征從而刺激受眾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結合歷史分析,自進入近代社會以來,我國國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均處于一個高度壓抑下的抵抗狀態。隨著社會歷史進程發展,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水平則為受眾觀影時存在的民族意識崛起提供了物質現實基礎。所以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興起不應僅作為電影市場的類型電影繁榮而孤立看待,而是應該作為一種源于社會歷史發展水平下的文化現象來進行探究。在大環境下,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成功在實質上是填充受眾民族意識的崛起而形成的民族意識市場需求。
作為和政治與意識形態結合最為緊密的戰爭類型電影,從橫向進行對比,一直以來在世界電影市場上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商業電影掌握相對話語權。在美國的戰爭類型電影中,不僅輸出美國的西方意識形態也輸出美國整體民族心態。結合較為成功的美國好萊塢式戰爭類型電影如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好萊塢式的戰爭類型電影則更注重于國家意識形態傳播,其更模糊民族意識形態而更重視國家利益和個人的價值體現。縱向進行比較,我國的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在排除電影技術及時代背景的發展,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一直作為永恒價值觀念,但是詮釋的方面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在早期以革命為主題敘事的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當中實質上對于民族意識的彰顯略顯單薄,但對于階級意識的塑造則更為豐滿。
結合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發展現狀和我國塑造大國形象、工匠精神以及主旋律品牌的宣傳訴求。主旋律戰爭類型可以成為我國大國形象品牌塑造的重要方向。通過借鑒美國好萊塢模式,融入中國更為豐富的民族特色,從而使我國的電影藝術從而能夠進入一個全球化語境下進行創作。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能夠更便利將民族心態和文化融合向世界電影市場進行傳播,奇觀式的戰爭場景調度和塑造英雄形象更利于國家品牌形象的跨文化傳播。不僅如此,電影同樣對民族特色的實體經濟產品也進行了極大的文化傳播。例如在電影《戰狼2》中,不僅成功將茅臺、北京吉普等極富中國特色的產品品牌通過電影進行傳播,同樣將中國國人自強不息、愛好和平的民族特點進行成功塑造。《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所表現的頑強、英勇、奮戰的中國英雄在營救行動中對處在中外遇險群眾所表現出的愛心與呵護這一幕,彰顯了一種寬闊的胸懷正是中國英雄形象的完美寫照,也是主旋律電影的價值體現,通過電影的國際市場傳播,在國際范圍內成功塑造我國良好的大國品牌形象。
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其影視文化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靈魂,而這種靈魂的呈現正是彰顯我們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意識,正如影片《戰狼》系列和《紅海行動》等表現出來的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國人精神和民族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堅定我們影視文化自信的決心以及推動影視文化的繁榮興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影視文化的創作得到真正的升華,才能夠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強國建設,讓中國影視事業真正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沃土上。
斯洛文尼亞著名學者齊澤克提出的“后意識形態理論”認為:“意識形態并非是與現實相對立的虛假意識或幻覺再現,而是被人們設想為的“意識形態性的”現實本身,是被虛假意識所支撐的社會存在本身[1]。”他認為意識形態實質上是源于統治宣傳而產生的社會存在群體幻象。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在社會文化的作用上應當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從國家層面的上層建筑來看,主旋律戰爭類型的高度民族性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能夠對于主流文化進行調控。而從另一方面而言,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存在,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諸多社會存在崛起的民族意識實際上為主旋律戰爭類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民族意識市場。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成功文化現象,同樣是高度民族意識崛起的社會文化現象的外向表現。
近年來,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助力了我國綜合實力大大增強。而我國電影傳播中民族意識的體現一直作為一種較弱勢方對強勢方的意識抗爭。這樣的現實情況源于歷史因素以及電影再現歷史情況的現實情況。但是電影受眾的民族意識空前崛起,不再滿足于民族意識以較為弱勢的力量代表形象而進行體現。電影作為文化產品,實質上是對社會存在群體意識的側面畫寫。在近年來大熱的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中不難看出,通過電影地域環境向境外地域的延伸而不是傳統的國內環境的設置,以及對于物理力量形象的畫寫,國人更希望我國自改革開放后高速發展的綜合國力能夠通過文化意識在國際范圍的傳播從而滿足自身群體的民族自信心。而民族自信心和國家榮耀感作為任何一個興盛國家其國民所具備的重要特征意義重大。
一系列主旋律戰爭類型電影的近年來的成功,是我國電影工業的一步重要發展而進行探究,也應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進行探析。從電影市場而言,受眾群體的民族意識高度崛起可以為我們以后的電影藝術創作提供借鑒和方向。迎合觀眾的口味很大程度上可以獲得觀眾的高度認同感。而從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進行分析,這固然是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下發生的良性變化,但也應警惕這樣的心態和意識的更深程度的無限制蔓延。
從歷史的眼光進行看待,高度的集體意識形態的崛起和控制,對于無論是上層建筑的文化及社會存在,有可能進入極端狀態下的變化蔓延傾向的意識崛起和發展都未必是一件絕對良性的變化。
[1] 任艷.意識形態的主旋律表達——主旋律電影的敘事特征[J].四川戲劇,2013(4).
[2] 王慶衛.“主旋律”文藝的意識形態策略與后意識形態境遇[J].中山大學學報,2013(3).
[3] 曹峻冰.中國主旋律電影類型化的有益探索與啟示[J].藝術百家,2017(5) .
[4] 孔朝蓬,陳洋.受眾意識強化與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運作[J].中國電影市場,2011(12) .
[5] 楊逸.淺析中國主旋律電影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從《湄公河行動》的成功說起[J].視聽,2016(12).
[6] 李棟寧.主旋律電影的當代闡釋與嶄新意義[J].中國電影市場,2011(12).
[責任編輯:傳馨]
2018-05-25
陳俞成,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影視文藝批評研究;馬寧宇,男,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廣播電視藝術研究。
J99
A
1672-8122(2018)06-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