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彥
?
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的實戰策略初探
劉 彥
(咸陽市廣播電視臺 新聞中心,陜西 咸陽 712000)
民生新聞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并且具有貼近生活、簡潔明快、時效性強的特征。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的很長一段時期,通常以報道街頭巷尾瑣事為主,其內容較為淺顯、瑣碎,長此以往,就會使受眾失去觀看興趣。因此,改革民生新聞、提高調查性報道比例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實戰策略。
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實戰策略
民生新聞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新聞,而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則是一種將揭示真相視為目的的新聞報道形式,在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通常會對被掩蓋或忽視的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和社會問題,以系統、科學、獨立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調查報道,并且這種報道一般篇幅較長、份量重,能引起受眾關注。
在現代化社會中,民生與民權、民主緊密聯系。而現階段,民生的根本指的是人民群眾的文化模式、生活形態和市民精神等,既包括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也包括人民的精神需求。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愈加重視自身的話語權,這對民生新聞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民生問題與大眾傳媒的結合,也就促成了新時期民生新聞事業的快速,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信息水平提升而取得了更大的進步,且推動了民生新聞的普及和廣泛關注。這就需要從事民生新聞報道的單位和工作人員加大對調查性報道的重視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認可度,切實的發揮民生新聞在社會生活中的監督作用[1]。
民生新聞的調查報道是在在大量事實證據的基礎上、對真相進行剝繭抽絲的一種報道方式,調查的新聞主題和內容主要來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調查的對象涉及到事件中的三方或多方。調查性報道和一般性新聞報道存在一定的區別,其中,調查性報道,一般是通過報道者自身經過長期性完整的積累、觀察和調查研究,對社會中某社會事實或現象進行的深入、系統詳細的報道,是一種深度的報道。而普通的新聞報道,如解釋性報道一類,比較側重說明事實的經過,講述事實發生原因、結果和事物間的聯系等,報道的內容獲取方式和資源信息準備過程都比較容易。
現階段,經常被使用到的新聞調查方法是人工走訪、攝影攝像、文字敘述和互聯網信息檢索獲取等并行的采訪方式,這種多方式結合的新聞調查有助于實現全方位信息匯集,可以使新聞媒體機構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與報道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和影像等信息,進而使新聞的內容更加真實、有深度。另外,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信息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傳播,對于一般性報道,媒體機構通常會多采取互聯網媒體信息檢索的形式,這種信息獲取方式不僅快捷高效,而且還可以降低調查的成本。但在調查性報道中,必須掌握一手資料和證據,必須進行實地調查采訪,有時候為了找到真相,甚至要進行隱形拍攝,只有充分發揮能動性、全方位部署、各種方式齊頭并進,才能做出有分量的調查性報道,才能滿足當下受眾對民生新聞的需求。
現階段,部分地區的民生新聞欄目還是以熱線征集線索的方式進行信息獲取,這種方式在節目創辦的最初階段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尤其是一些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民群眾和觀眾,會主動給欄目報料一些適合的新聞內容,給節目帶來很多適合的選題和新聞資料。但隨著其他競爭性節目的出現,受眾的關注度就會逐漸降低,民生新聞熱線選題的數量和質量也會有所下降,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新聞缺乏選題,影響民生新聞的報道質量,最終導致影響力下降、收視率下滑,難以體現出民生新聞報道的實際作用。因此,民生新聞機構就需要培養一批具有積極性、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閱歷的新聞調查線人隊伍,或者叫做市民記者、一線通訊員等,通過線人深入基層來獲取信息,不斷豐富民生信息的來源[2]。
以“新北方”欄目為例,這一新聞欄目在進行信息獲取時,就是通過新聞記者和線人隊伍的配合來獲取新聞信息。在“新北方”欄目中,有一則食品安全調查方面的新聞報道《有毒面包變形記》,報道了沈陽市的一家面包廠,通過承包返廠過期面包的形式,來進行生產加工經營,并將已經過期和變質的面包產品,再次出售給不法商販,而不法商販將過期變質面包加工成面包產品,出售給經營炸肉串的商販,這些商販將其作為原料,售賣給消費者。在這一期的節目中,關鍵環節就是調查不法商販購買過期面包的時間、地點和銷售去處時,欄目的記者多次進行走訪調查都難以拍到不法商販上貨場景,最后,使用線人深入偵察的方式,掌握了不發商販的經營狀況,完成新聞的暗訪和報道,使不法商販受得到了應有的處罰,同時也保證了人民群眾得知情權,維護了群眾的合法利益。
由此可見,使用新聞線人的方式,有著普通新聞獲取信息方式難以相比的優勢,這種方式可以使新聞媒體獲得相關的新聞線索和幕后信息。但在使用線人的過程中,需要對線人進行針對性培訓輔導,定期進行聯絡溝通,這樣有利于搜羅更多有用的信息。而新聞欄目在使用新聞線索時,需要進行合理的甄別與篩選,并將報道的方向側重于民生、民主、法制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等方面。
民生新聞的素材極為廣泛,幾乎遍布于整個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因此,讓新聞進入新聞信息收集者的視野中,并從復雜多變社會現象中,尋找涉及到民生的有價值新聞素材,這對民生新聞的發展極為重要。這不僅需要新聞信息收集者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有價值線索,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實現從被動地領選題、進行采訪到主動挖掘新聞線索,這樣就可以培養記者養成思考的好習慣,能夠在日常采訪中發現更多的可以作為調查性報道的新聞線索。
在進行民生新聞信息收集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記者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新聞信息的能力,就需要記者和線人等信息收集者在調查報道時多看、多問、多聽、多走,尤其是要注意多問,多問可能會幫助信息收集者獲取到意想不到的信息。比如在阜新縣問題灌溉井調查中,新聞記者在同采訪對象進行交談中,意外發現當地在低保金發放方面存在著嚴重的違規現象:當地的低保金被村干部分發給了全部的村民,每人每年平均只有10元錢,并且真正的低保戶卻未能獲得足額低保金。記者認為這個新聞具有非比尋常的價值,關系到國家惠民政策,一旦這項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扭曲,困難群眾就難以真正獲得利益。在這則新聞調查報道采訪完成、播出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與事件有關的負責人也被撤職查辦,而真正低保戶的權益也獲得了保障。
民生新聞在進行社會輿論監督和虛假丑惡現象揭露時,經常會遭遇關系網和人情網的重重阻力,不僅難以真正進行有效的報道,而且還難以保證報道的真實性,對此就需要避開正面采訪,使用隱形采訪的方式接近新聞事實和現場,并進行合理巧妙的信息收集,保證新聞調查的真實性。對此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考慮:
一方面,需要打通關節,盡可能消除采訪的障礙。以撫順縣的一個鄉鎮地區采訪為例,在進行新聞信息收集的過程中,線人反映當地的一家屠宰場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而給牛注水。記者走訪屠宰場現場后發現,屠宰場三面環山,地理位置極為隱蔽,場內的看護措施較為完善,記者難以接近,并不能拍到場內給牛注水過程。對此記者就通過線人尋找了解屠宰場內情相關人士,又通過相關人士的宴請到了屠宰場內部的屠宰戶,打通了關節,這才使得這一食品安全問題得以報道得以面世。
另一方面,在進行新聞信息收集時,需要合理的使用一些方法,巧妙的進行信息收集。以丹東鳳城地區一家醫院為例,這家醫院在經營的過程當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利用自身的名氣大肆對外出租科室,嚴重影響了醫院的醫療質量。記者在進行調查中根據民眾的指引,來對這家醫院的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但全部科室的醫護人員都守口如瓶,難以獲得有效的信息。因此,為了獲得醫院有關于承包方面的有價值的信息,記者就扮作有意承包科室的外來人員,而此時醫院中的相關負責人就詳細的介紹了醫院科室的出租經營形式和出租狀況。同時在報道調查的過程中,為了使調查性新聞的內容更加完整有力,記者就和攝像、司機等人進行了分組行動調查,先后去了醫院中的同一科室診病,結果診斷卻一致,將本就健康無病的調查人員都診斷為同一種病,而后調查人員又同樣的方法去眼科和骨科進行檢查,結果又是如此。這就使報道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經過調查報道后,當地的衛生部門對這家醫院的對外承包科室不法行為作出了嚴懲[3]。
在進行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的過程中,事件是最重要的要素。同時事件的發展有一定的潛在規律,即矛盾產生、矛盾激發和矛盾打破。在進行報道的過程中,為了突出報道的戲劇性。在節目進行表達中,開始不能急于告訴觀眾結果,以天津衛視的《視實》欄目為例,其中有一期關于“公租房”內容的報道,講述了天津市新出臺的公租房政策,使人們住房發生困難,但其中有一個條件不符合廉租房申請標準,并且買不起經濟適用房市民,卻看到住房的希望。在這篇報道中,節目不僅沒有直接向觀眾透露事件的具體內容和結果,而且也并未一直播放事件報道,而是在報道中設置了一個第三方人物,即與報道內容有關的專家和學者,并由第三方進行發表觀點,對事件進行評論或解讀,同時伴隨著故事的情節發展,最終到節目結尾懸念才被解開。這種貼近群眾生活的報道方式,不僅可以真實客觀的反映人民群眾身邊問題,而且還可以得到百姓的共鳴,同時創新的方式也提高了調查性報道的關注度和收視率。
總而言之,民生新聞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在進行報道的過程中要保證并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切實發揮民生新聞的輿論監督作用。對此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調查工作,深入到社會基層,合理的利用多種方法多條途徑等方式,來挖掘更深層次的真相,并及時進行報道披露,從而實現對群眾權益和社會秩序的維護。
[1] 許騰飛.民生新聞調查性報道的策略探討[J].電視指南,2017(24):66.
[2] 楊帆.淺析做好黨報民生新聞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7):221.
[3] 梁乂川.如何做好調查類民生新聞[J].新聞研究導刊,2015(18):118.
[責任編輯:傳馨]
2018-04-26
劉彥,女,咸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主要從事新聞工作。
G222
A
1672-8122(2018)06-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