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媛
(甘肅省嘉峪關(guān)市明珠學校,甘肅 嘉峪關(guān) 735100)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chǔ)學科之一,屬于識譜技能訓練。在二聲部合唱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視唱時把音唱準,把節(jié)奏唱準,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二聲部視唱技能訓練。二聲部視唱在音樂教學中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獨立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練習識譜,還能使學生在音樂課學習中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激發(fā)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識讀樂譜的能力及演唱水平,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現(xiàn)在好多音樂老師在教學時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把歌曲教會就萬事大吉了,這種做法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沒有起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作用。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音樂》為例,第一單元北國之聲中的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其中第17—24小節(jié)為二聲部視唱,在教學中二聲部視唱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把學生分好聲部并按聲部就坐,分聲部分別模唱旋律,教師每兩小節(jié)彈奏旋律,這時學生可用“LA”或“LU”來模唱旋律,一方面可以通過模唱熟悉旋律,增加音樂記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模唱訓練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從而達到建立了較堅實的發(fā)聲基礎(chǔ),具備對發(fā)聲器官主動支配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音樂》中除了《美麗的家鄉(xiāng)》還有《長城放鴿》《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這些歌曲中都包含了二聲部合唱,所以二聲部視唱在本冊書的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我在音樂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如下。
關(guān)于發(fā)聲訓練,一是要在具體、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chǔ)上進行,也就是說要用理論指導實踐。首先鍛煉膈肌、腹肌和咽壁;其次磨練口齒;再次要改善音色;最后要擴展音域和調(diào)節(jié)響度。二是要結(jié)合小學學生的聲音條件進行訓練,小學生的聲音還屬于童聲,具有純凈、甜美的音色,所以顯得特別珍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指導訓練學生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把他們聲音的純凈、甜美的特色發(fā)揮出來。
對于一首歌曲的教學,在視唱前首先可以練習擊拍本首曲目的重要的節(jié)奏型,熟悉節(jié)奏型后可以降低視唱旋律時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練習視唱的興趣。
一聲部填詞演唱的同時教師彈奏二聲部旋律,二聲部填詞演唱時教師彈奏一聲部旋律。好多音樂教師在教學二聲部歌曲時,往往為了省事、節(jié)省時間僅僅教唱歌曲的第一聲部,對第二聲部置之不理,因而導致了學生在大腦中沒有“合唱意識”,如果進行合唱排練,就弄得一塌糊涂,學生唱不準音,把握不好節(jié)奏,使老師的訓練事倍功半。因此,在音樂學科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要放過任何一首包含二聲部的曲目的教學,一旦二聲部視唱教學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模式,學生感受到了二聲部合唱的音響效果和自己負責演唱的聲部在合唱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興趣。
在訓練二聲部合唱時,一般第一聲部是主旋律,學生很容易感知和接受,多訓練幾遍,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而第二聲部一般都屬于和聲,比起第一聲部有點難唱,因此教師要跟著低聲部多唱幾遍,讓學生邊聽老師的范唱邊自己唱,通過跟老師掌握音準和節(jié)奏,多訓練幾遍學生就能自己唱了,否則音樂感覺好點的同學會唱,而音樂感覺不好的同學就跟著第一聲部跑了。還有許多學生怕受其他聲部的干擾,通常捂著耳朵唱或是不聽別人的,自己使勁大聲唱,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合唱教學在于“合”,要讓學生學會互相傾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
一味地教唱有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訓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和《送別》時,我讓幾個口風琴吹得比較好的同學分別用口風琴演奏兩個聲部的旋律,讓同學們跟著口風琴一起唱,這樣在合唱訓練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技能,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經(jīng)常將一些歌曲的某一部分改編成簡單的二聲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合唱意識,同時也增強了歌曲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寓學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