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姝 沈陽大學音樂與傳媒學院
對現今音樂專業的高校生而言,藝術實踐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把所獲理論知識轉換成實際運用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更是成為創新與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普通高校音樂藝術實踐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師對藝術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以及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意見,從而推動我國普通高校音樂藝術實踐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藝術實踐教育是音樂教育和教授的鑰匙,具有無法取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學生藝術質量、訓練能力的重要環節。
社會對綜合素質強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首先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再參加到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做到真正確立基于理論和實踐的教育體系,保證對學生提供全面的發展教育。
新的課程標準表明在教授過程中要遵守學生的主觀性的地位。構筑課程教授的開放系統,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重要的位置。明確學生的綜合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得到解決,成為基本的教授活動的中心。在具體的教授過程中,將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作為教學基本目標來對具體教學過程加以設計,為各項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提供相應的服務。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盲目地與專業音樂學院一樣培養學術型人才,開設的課程與上課的方式也與專業音樂學院一致,多是依葫蘆畫瓢,缺乏相應研究討論,導致這些高校忽視了普通大學給學生提供基礎教育這一職能。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一般的大學里教音樂的教師大都畢業于專業高等音樂大學,其中,一部分畢業于普通大學。這類教師的教育方式主要集中在單純的教學上,而且教學方法過于傳統,思維過于保守,比起實用性的教學,他們更傾向于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活動。
第一,評價方法比較簡單。以通常大學通用的比較單一的評價模式來對視角教學進行評估。第二,評價水平并不是完全包括在內的。在全體授課的評價中,只有教師評價(大部分情況)才能進行,但是沒有學生評價或社會評價,只進行訓練評價沒有定崗評價,并沒有評價整體的等級,因此缺乏評價內容多樣性的特點。第三,評價內容過于強調職業基礎理論的實用性和實踐能力。總體來說,科學、客觀的評價系統的缺乏必然會導致主觀主動的缺乏和實踐能力的降低。
在制定實際教授目標的時候,以培養高等教育的人才為前提,不能回避大學的畢業問題或無視這些問題,培養人才的方法很重要。在設定音樂專業的實踐教授目標時,一般大學必須適應當地的狀況,把重點放在實際狀況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可以制定“階段目標”和“具體的措施”。教師可以實施教授計劃,在明確的目標指導下強調其實踐,以達到理想的結果。
大學教師要在理論上將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進行密切的統合,注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實踐能力為基礎的新教育理念的確立,以將所有音樂專業學生成為專業型、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積極開展全面的藝術實踐活動,使得每名高校音樂生都可以獲得藝術實踐的鍛煉機會。
要確立可實踐性的教授系統的“正常化”的評價機制,必須對這方面進行改善,可以有效學習國外的精華。普通高校在加強具體環節實踐教學的同時,一方面通過實施學分制來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再加上實踐教授的效果來確立完善有效的評價機制。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學習和創造熱情激發出來,通過藝術性的練習還可以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所有能力提升一個臺階。
以普通大學的發展和轉型為背景,音樂專業要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綜合人才,要尋找符合人才訓練模型和一般大學條件的實踐路線改革發展道路。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人才培養的質量,所培養的人才才能夠更好地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本文通過對大學音樂專業的藝術實踐教育的持續探索和研究,提出更加合理地設置大學的音樂專業的藝術實習課程,為確保教育和教授的質量,在大學建立適當的音樂文化專業。對時代的要求和適應學生特性的新藝術實踐教育模式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