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
(貴州省黔西縣谷里鎮中心幼兒園,貴州 畢節 551507)
學前教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也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教師必須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幼兒的認識方式,從幼兒實際需要出發,寓教于樂,使幼兒在快樂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這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認識高度決定行動的強度。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緩慢,部分原因是對幼兒教育思想理解不足。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加大宣傳學前教育各方面知識的力度。其次,農村地區所有學前教育工作者對學前教育有著全面的認識,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加強對于該份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第三,由于農村家長缺乏教育理念,政府為農村家長提供了再教育平臺,并提出了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家長的文化素質和文化素質,可以幫助農村家長培養孩子。
當前我國城市和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另一個不公平問題就是教師,城市學前教育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在教師隊伍、教師資源、教師素質發展上,遠遠高于農村學前教育隊伍的發展。我國學前教育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教師,聘用的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村婦女來擔任,雖然這些人相對來說有較高的知識,但是卻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前教育培訓,只是會單純的運用陳舊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甚至還會因為幼兒不聽話對學生進行體罰。比如說,在上課期間,窗外飛過一只蝴蝶,兒童好奇的看上幾眼,教師就會以不認真聽講的理由讓對兒童進行懲罰,從而導致兒童的好奇心被壓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兒童的綜合教育。
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創新也是目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一般來說,處于學前教育的兒童年齡大多都在3周歲到6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周圍發生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任何事物都想探個究竟,都想問問為什么。每一天都按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安排,按部就班的實施教學,就會把孩子們像個機器人似的灌輸,長期下去,孩子必然會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學前教育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對教育方式進行不斷創新。比如說,在教學活動中,以游戲為主,讓學生們在玩玩耍耍中學習新的知識,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學前教育不但要注重兒童的全面發展,而且還要讓孩子生動、活潑、積極地發展。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應當以發展兒童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為主,體現兒童的主動性,并讓孩子有自主的活動空間。在孩子的游戲中,不應把大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宜用寓教于樂的方法來組織孩子的游戲。雖然寓教于樂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孩子們的游戲應該是孩子自發的游戲。
英國生物學家威哥思伏斯對保幼激素的發現是人類生物學史上的重大發現,而他曾回憶起幼年的一件往事:“我五歲時,獲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發現,我把一只毛毛蟲關在瓶子里,它吐絲作繭,幾天后,在我仔細地、驚奇地觀察下竟出現了一只蝴蝶。”[6]雖然五歲的發現和他日后的成就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在這科學家的眼里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可見幼年時的自然經驗對他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有研究者在收集分析了來自不同文化領域的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所寫的大約300冊自傳體童年回憶錄后,得出結論:“在研究過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當中,幾乎所有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根植于他們早年的自然體驗。”并且指出,“走出去和超越自我的能力,是由孩童時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發展而來的”。[7]在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感知形成的知識是其進行任何一種認知和活動的基礎。[8]也許只是一次在大自然中游戲時對光與影的感知,也許是吹散蒲公英時動作的輕柔,也許是將一塊泥巴在手中反復把玩,更也許是聚精會神地觀察一次螞蟻運糧的過程……都會對日后的學習乃至長大成人后的發展產生影響。
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幼兒智力的啟發培養,注意幼兒的了解力和接受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對兒童進行簡單的生活習慣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此外,加強與幼兒的溝通,使其能表述出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據此作出舉動,滿足幼兒合理的要求。第四,要加強安全工作。加強對幼兒的看管和照顧,避免幼兒遭到傷害,同時,加強對人員進出的管理,做到孩子有人接送和避免閑雜人員隨意出入園內。
第一,家庭教育觀念和要求達成一致。對孩子的教育管理一定要達到統一標準,該表揚則表揚,該批評則批評。第二、重視和幼兒進行溝通。父母盡可能的抽出時間,與幼兒進行溝通,了解幼兒的思想,為幼兒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第三、加強對兒童習慣和品質的培養。家長通過講解和以身作則來影響孩子,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培養幼兒衛生習慣,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展。第四,加強對孩子的知識培養。保護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通過合理的方式使幼兒更加容易地接受更多的知識。第五,加強和幼兒園老師的聯系和溝通,促進孩子的良好成長。兒童的學前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要通過國家、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相互配合和正確教育,使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